和月清岚 发布的文章

 

家纹

为清和源氏足利氏的一门, 据说足利泰氏的儿子义顕定居于上野国群马郡的涉川,因而以涉川氏为自己的姓氏。
足利氏成为将军,建立室町幕府以后,涉川氏作为足利的一门而得到重用。涉川义行作为斯波氏经的继任,在贞治4年(1365年)被补任为九州探题。但是,当时九州南朝的势力十分强大,义行最终还是没能进入九州。之后,接替九州探提经营管理九州多年的今川贞世(了俊)被免职招回京都,作为他的继任,义行的孩子满頼在应永三年终于以九州探提的身份进入了九州。
满頼把自己的据点安在博多,开始了对九州的经营管理。但是幕府不喜欢涉川氏在九州独自分权管理的方法,再加上少弐氏、千叶氏、菊池氏等九州势力努力的推动着反涉川氏的行动,涉川氏的探提威令并不能很好的便及九州各地,因此与以前的九州探提相比,涉川氏在九州的权力和势力要薄弱的多。
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涉川氏一边接受大内氏 、大友氏的援助,一边和朝鲜友好往来发展贸易。努力经营肥前国。
满頼于应永二十六年左右把探题职让与儿子义俊。然而义俊在应永三十年被少弐满貞赶出博多,义俊逃到肥前意图东山再起。但是涉川教直就任九州探提后与少贰教赖在应永三十二年发生激战,随后兵败肥前巨势野。自此,涉川氏便急速的衰败了。
之后,涉川氏残存势力作为地方势力残留于东肥前一带。名义上的探提一职又传了満直、教直、尹繁等数代,但是都已经没有实权了。天文二年十二月大内氏进攻肥前国綾部朝日山城,尹繁之子义长战死,涉川家灭亡。其子孙曾当过近世大名鍋島氏、大村氏的家臣。

 

家纹

(村上源氏北畠氏流)
*从北畠诚悟样得到的情报
浪岗氏是南北朝时代陆奥镇守府将军的邻国、东北地方的南朝方活跃的中心北畠显家之后裔。而北畠氏向浪岗迁移的时间,有说正中年间的,有说是応永年间的,诸说纷纭,却无法明确下来。
显家死后,显家之子显成、孙显元受到南部氏的庇护,乘稗贯的船迁居而去。之后,南部氏倒戈向了北朝方,于是开始公然地庇护迁居浪岗的北畠氏一行。这个时候,浪岗(行岗)的安东氏迎接了显成父子。安东贞季迎娶显家之女为妻,这可能就是安东氏迎接显成父子的原因吧。另外,浪岗处于津轻地方的中枢、与外滨相连通的交通要冲之地。把北畠氏安置于此,正是安东氏的决策的有效性的一种体现。
北畠氏加入浪岗的理由还有一种说法。出仕于显家的浪岗兵部大夫之女侍奉显家并生下了显成,因此显成才进入了浪岗。
浪岗在北畠氏宗家称为浪岗御所。显家之弟显信之子守亲在后来也入了浪岗,这一系统的浪岗氏称河原御所。还有显家的息子定显,以出羽天童城为据点,被传为北畠天童丸。后期也进入浪岗。后世所传,其以鲹沢天童山为据点。
对于北畠氏,当初有人在东山根一带考据北畠氏的城馆。显义一代时修筑了浪岗城,于是这里就被认为是浪岗北畠氏的据点。而那段时间被认为大约是十五世纪后半叶。
战国时期,北畠氏和大浦氏、大光寺氏三家割据了津轻地方。浪岗御所的具永、具统、具運三代,京都都曾派使臣送来官位。可是,永禄五年(1562)川原御所的北畠具信杀害了浪岗御所的北畠具運,“川原御所”之乱由此而起。以后,浪岗御所的北畠氏急速衰败下去。
浪岗御所的消亡,一种说法是天正六年(1578)七月,大浦为信进攻浪岗,北畠显村被捕获随后切腹自尽。另一种说法是天正十八年二月,北畠氏受大浦方攻击不敌而消亡。然后,名族北畠氏亡于大浦氏之手却是不争的事实。
之后,浪岗御所最后的当主显村補佐显则,浪岗城城落之后,便以浪岗氏之名成为南部氏的家臣。显则之弟庆好则以浪岗氏之后在安东(秋田)氏出任家老之职。另外一个弟弟显佐却与显村之女结婚继任为浪岗北畠氏宗家的当主。后迁往馆野归隐。江户时代称为山崎氏,并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明治15年恢复本姓北畠氏,并沿续至今.

 

家纹

南部鶴(清和源氏义光流)
割 菱(使用鹤纹以前的家纹)

南部氏是清和源氏武田氏的支族。兴起于甲斐国南巨摩郡南部邑。新罗三郎义光的五世孙------远光之三子光行是为其祖。光行和其父加贺美次郎远光同为源赖朝的近臣。文治五年参加了奥州征伐。因其功绩,被赐予糠部五郡之地。糠部五郡是指陆奥北部一带的广大土地,即糠部郡、岩手郡、閇伊郡、鹿角郡、津经郡五郡。
但是,能确认远光、光行受领糠部五郡这件事,可信度高的史料仅有著名的《吾妻镜》。因为保存有盛岗南部氏这一段事记的现存后世文献中,也只有《吾妻镜》了。然而,这件事捏造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镰仓时期,糠部郡的地头或地头代只限由北条氏御内人工藤氏担任。
据近世所传,南部氏初代光行于建久三年(1192)春,在三户筑平崎城,占据了地头代之职,而他自己也是在从镰仓回来之后就在那儿去世(自身は鎌倉に帰り同地で没した)。从世系表上看,初代光行一共有六子。长子彦太郎行朝因是侧室所生,所以被过继给了他家,日后成为一户氏的始祖。次子彦次郎实光是正室所生,所以继承了正统。三子波木井六郎实长是后根城(八户)南部氏的先祖。根城南部在南北朝时十分活跃,在中世纪也一度成为南部氏的代名词。四子七户太郎三郎朝清是七户氏、久慈氏的始祖。五子四户孙四郎宗朝是金田一氏、栉引氏、足沢氏的先祖。六子九户五郎行连是九户氏、小轻米、江刺氏之祖。
奥州南部氏的始祖可以说是波木井南部师行、政长兄弟之父时实。时实是南部氏直系嫡流的正统继承人。后来委让家督之位给长子政光。在战国后期时,此系的南部氏和波木井南部氏同被武田信虎消灭。考虑到惣领制嫡子单传的固定模式,时长独立的事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强。
这一族于南北朝时代开始繁荣起来,并作为南朝的所属势力将津轻的敌对豪族势力曾我氏消灭,表现活跃一时。不久后转投北朝,在室町时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南部氏的系世谱上存在众多疑点。以光行之子、家光之弟实长为祖先的八户南部氏、宗家的三户南部氏的时历不鲜明,因此在14世纪末的史料中罕为一见。
在室町初期,三户南部氏13代守行是为众人所知的智谋之将,応永十六年(1409)讨伐谋反的足利满隆时有功,被赐予陆奥守之职。可是,自守行起,直到23代安信的这段南部氏历史却并不明确。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十四代义政曾于永享十一年(1439)参加讨伐足利持氏的战争并立功这件事上。

●战国南部氏

大永四年,23代安信平定津轻地方的叛乱,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暂露头角。在消灭了在浪岗居住的、北畠显家的子孙浪岗氏之后,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战国大名化。
天文九年(1540)在安信之后继位的晴政(晴信?)开始南下,发动了岩手郡攻略,攻打户泽氏。并在永禄年间进入鹿角郡和秋田氏争夺领地。晴政闪电一般的军事行动,也为三户南部氏确立了优势地位。
晴政原称大膳大夫,后来于天文八年(1539)拜领了足利将军义晴的“晴”字,并以“晴政”的名字继承了家督之位。之后,滴石户泽氏和紫波斯波氏进攻岩手郡,被石川高信击退,滴石户泽政安被追放到了秋田。之后又击败了斯波经诠。曾动荡中的岩手郡諸豪终于归顺,使郡支配得以最终巩固。之后,乘八户信长上京都不在,留守的八户家中联合新田氏,在永禄十年把信长排斥在宗家之外,夺取了南部家的宗主权。
乘南部氏内部一片混乱之时,秋田的安东近季开始谋图攻占鹿角郡。毛马内城的守将毛马内秀范、大汤昌俊、大里丰前等人怀抱并展开软硬两种战略,因此南部氏的反抗反反复复。然后,名牛城被攻占,随后鹿角郡陷落。翌年(即十一年,1568)三月,晴政展开了以石川高信、九户政实等人为中心的反击战,鹿角郡被成功夺回。
之后,石川高信赴任津轻郡代。然而在此之前,当地势力不服从前郡代的政策,结果发起了叛乱扰乱团结的大局。结果,前郡代被叛军追放。晴政以石川高信为将,讨伐了浪岗一族,平定了津轻地方。借此机会,石川高信便入住石川城成为新的津轻郡代。可是,津轻地方的独立思想残余仍然很强。在大浦为信的叛乱中,石川城遭到猛攻,石川高信英勇战死。
睛政希望有一个好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石川高信之子信直,信直也过继成为晴政的嗣养子。后来晴政的亲儿子出生。以聪明勇猛为人称颂的睛政对自己的亲子却十分溺爱,结果致使家中分立成信直派和晴继派两派。最后晴继成为晴政的继承人继承的大业。

南部氏军旗

●信直的时代

晴继继承晴政之位后,家督就相继被暗杀,最后南部氏的正统血脉断绝。而另一种说法是,晴政是因病去世,信直直接继任为家督。
信直一时成为成为晴政的养嗣子。元龟三年(1572年)“屋里之乱”中,信直开始与晴政对立。之后,南部家内部表面上即出现了石川高信派和九户政实派的对立局面。天正十年(1582)信直开始三启城攻略,讨伐晴政。可是,当主继承的事上家臣们出现了分歧。九户政实推立自己的弟弟九户政亲,而信直因为正室已死而遭到排斥。群众舆论纷纷出现,讨论争执异常激烈。后来,北信爱领百余名兵士到三户城迎接信直,宣布他继位为南部氏第26代家督。
之后,信直攻打了岩手郡下的高水城,掌握了西骏河(注:原文为“西御所”)。天正十三年(1585),大浦为信攻打三户南部管辖下的外滨油川城,信直任命东政胜为主将出兵津轻。可是,十和田湖西北的浅赖石城主千德政氏对为信方突然翻脸,政胜军大败,津轻失陷。九户政实的对抗使信直明显感到领内统一的不安。再者丰臣秀吉势力的逼近,使信直不得不思索一个能打开局面的方案。于是,信直就指派八户政荣和北信爱将南部家的由绪书送给秀吉。
翌十四年(1586)八月,前田利家送来了信直盼望的回信。翌十五年(1587)二月,信直在利家的允许下派出了信爱。四月,信爱进入加贺金滨城。当时,秀吉正在九州征伐中。利家在拿到秀吉派人送到的朱印状后便立刻起身归国。信直得到了前田利家送到的北国申次起请文,便得到丰臣政权认可的南部物(下加“心”)领权。翌十六年(1588)紫波郡高水寺城城主斯波诠元死,南部氏乘机夺取了紫波郡。
十八年(1590),丰臣秀吉要求信直参加攻打小田原。可是因为九户政实的叛意,信直不得不委派八户直荣随八户政荣领兵一千前往小田原谒见秀吉。而信直则随秀吉平定奥州的军队向前进发。大森再度谒见秀吉,受领了南部五郡(糠部、閇伊、岩手、鹿角、紫波)的朱印状。
最后,九户政实将对信直的敌意贯穿到底,同年春拒绝向津轻出兵。十九年(1591)正月,三户不再向信直拜年,并开始纠集大崎、葛西两氏的浪人。三月,栉引清长、七户家国、久慈直治及政实的亲弟弟实亲的势力开始集结。九户势力的气势十分强烈。信直被三户城叛军穷追,不得不向秀吉请求救缓。之后,中央所派出的蒲生、浅野的奥州再仕置军成功诛伐了九户政实。
平定九户势的叛乱之后,信直开始帮忙秀吉征讨户沢、雫石、川村、斯波、稗贯、和贺、阿曾沼等地,并支配有岩手、志和、稗貫、和賀、闭伊等诸郡,南部氏和中央政权越来越亲近。而这时,夺回津轻的悬案再次复燃。而津轻为信已被确认为大名。秀吉在这时也看到津轻氏和南部氏之间的矛盾冲突。同年九月,信直和嫡子直利一起谒见秀吉,请求以和贺、稗贯两郡为代价换回津轻。
文禄元年(1592),信直领内诸城因年久失修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毁损。在得到丰臣政权的许可后,开始动工修筑盛岗城。出兵朝鲜和京都出阵时,伏见城负担有提供军马等军需的义务。后来,信直在福岗死去。信直和中央政权结合,并没有违背时代的进程,夺回了津轻地方,构筑了盛岡藩十万石的近代大名。

 

家纹

(藤原氏秀乡流)
文治五年奥州合战之后,小山政光之子朝光得到白河、岩濑、名取三郡。之后,正忒二年(1289)佑广移居白河并被传称为结城佑广。可是,佑广之父朝广在康元元年(1256),即当权者北条时赖出家之际,也剃度受戒,法号信仏。据传朝广出家就在白河。因此可以推定,在康元元年左右,白河结城氏已经把白河作为自己的元据点。
南北朝时期,结城宗广一直忠于南朝方。建武政权的陆奥国府的式评定上,任命宗广为结城氏领主。宗广死后由其孙显朝继承。显朝之父亲朝为小峰氏之祖。
白河氏的势 力在直朝一代达到顶峰。经过了关东大乱,白河氏得到幕府的支持,南奥羽、北关东诸氏都对白河氏的权威畏惧三分。之后在中世纪中期,和伊达氏同为北国大豪族,几乎二分北国地方。
然而,永正七年(1510),白河氏内部的纠份频起,家族势力开始走向没落。天正三年(1575),乘义显不在白河城时,一门众小峰义亲占领了白河城。而乘这一时机,佐竹义重开始对白河领土进行压制。七年,义重的二子义广作为白河义亲的养子进入白河城。十五年,义广作为芦名氏的后嗣移居会津,之后白河家督就由义亲继承。
天正十七年,义亲向伊达政宗臣服。翌年,义亲在小田原之阵中出阵。丰臣秀吉没收了其全部领地。之后,义亲受伊达政宗的召唤入伊达家。义亲三代后、宗广之时,被纳入伊达氏的一门众。

 

家纹

芦名氏本姓平氏,三浦族佐原氏流。相模国豪族三浦义明之子佐原义连是为其祖。
三浦氏在石桥山合战帮助了源赖朝,并在之后的平氏追讨战中立有军功。还因为攻打奥州藤原氏时立功,被赐予会津、河沼、耶麻等诸郡(奥州藤原攻めにも参陣し、そのときの戦功によって会津・河沼・耶麻の諸郡を与えられている)。而佐原氏领有会津郡。盛连之子分散到各地筑城,便从佐原氏分化出北田氏、猪苗代氏、藤仓氏、新宫氏等诸氏。
佐原氏的一支的头领光盛(佐原氏の惣領となったのは光盛で),他相模的芦名(彼は相模の芦名にちなんで),因此首称芦名氏。但虽然是芦名氏始于光盛,但后人还是将义连作为芦名氏的初代(その点で、芦名姓のはじまりは光盛の代からだが、義連を芦名氏初代として数えている)。
在经过泰盛、盛宗两代之后,盛员成为芦名氏当主。此正值镰仓末年,在中先代之乱中,盛员是属于北条时行一方的。结果在镰仓一战中与足利尊氏交锋,盛员被讨死。其弟直盛继家督位。
在室町时代,芦名氏一直自称是会津的守护。然而,在守护一职中是没有“会津守”这种说法的。事实上,芦名氏自称“会津守”,只不过是为自己行使守护本应有的“守护公权”、“军事警察权”、“反钱征收权”作掩护吧。
十五世纪中叶,芦名氏与近邻豪族的战争逐渐多了起来(葦名氏と近隣の豪族との戦がしきりに繰り返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盛高、盛滋之时,正值永正二年,盛高、盛滋父子相残。表面上看是盛高、盛滋二人家臣同士对立及其关系的复杂化引起的。

芦名盛氏

●芦名氏势力的扩大

可是,芦名盛氏继位后,芦名氏的内部统制开始走上战国大名这一道路。在《关八州古战录》中,盛氏是“劣在列祖,优于弓矢(列祖に劣らず弓矢にすぐれていた)”,也称得上是个有武略之人(武略の人であった)。
自盛氏继位芦名氏家督之后,日夜征战,二本松的畠山义继、须川的二阶堂盛义、三春的田村清显等诸将都成为盛氏的配下(を片っ端から斬り従えて配下とした)。一方面,强敌伊达氏和结城氏联姻。相马盛胤竟然和其结下了乌帽子亲-----即亲子关系(相馬盛胤とは、烏帽子親となって親子の交わりを結んだ)。之后,远方的北条氏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结盟。而在常陆的佐竹义重也多次为争霸而挑起战事,为的是约束芦名氏和谦信的和睦关系(そして、常陸の佐竹義重とは何度も覇を競って戦ったが、決着がつかず、のちに謙信のすすめで和睦を結んでいる)。但不论如何,盛氏的时候,芦名氏的版图是最大的。芦名氏进入了全盛时期。
永禄六年(1563),室町幕府记录了“大名在国众”五十三人。其中便有北条氏康、今川氏真、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芦名修理大夫盛氏、伊达左京大夫晴宗的名字。这样一来,奥州群雄中的盛氏和晴宗就被承认为大名,而所谓之“关东众”的相马盛胤却被忽略了。
永禄十年,会津开始使用永乐钱。同年,会津发生了饥荒。之后盛氏连忙颁布了德政令以安抚灾民。这场饥荒表面看来是一场天灾,实际上是为救济因远征而借了很多钱的家臣团。这是盛氏宽容的一面,可以容忍家臣的小失败,当然能的到家臣们的仰慕。反面,对于领民却可以不能原谅的重税,听说庶民们很恨他。这样就意味着要更好的布善政啊。
之后,盛氏隐居,把家督之位让给了嫡子盛兴。然而在天正三年(1575),盛兴却先盛氏而死。而盛兴的正室,伊达辉宗之妹生的是女孩。侧室有一子,却是个还在吃奶的婴儿。因而,盛氏让二阶堂氏送来的人质盛隆与伊达御前结婚,并继承芦名氏家督。而在天正八年,铸就芦名氏全盛、成为“东北之雄”的芦名盛氏,在对芦名氏前途命运的担心中去世。享年六十岁。
盛氏死后,盛隆即被家臣杀死,同时被杀的还有他三岁的儿子龟若丸。自此芦名氏的男子血脉绝断。而为了新家督人选,芦名氏内部也开始动摇。是由佐竹义重的次子龟王丸(即后来的义广)继承呢?还是由伊达政宗之弟竺丸继承?家臣团的两种意见开始对立,分成了“佐竹派”和“伊达派”两派。最后,佐竹派一方将佐竹义重的次子义广迎入,成为新的当主。此时,义广只有十三岁。
此次后继氏会议的分裂,体现了伊达、佐竹、芦氏三氏之间的势力关系。佐竹氏领有关东的广袤土地,并一直沿伸到奥羽。而伊达、芦氏二氏则是奥羽的战国大名。芦名氏的存在是起到缓冲带的作用。因为芦名氏与佐竹氏的这次结合,使得芦名氏内部伊达派的状况变得十分严峻。他们表面上维护着芦名氏家臣团的团结,但却是为伊达氏卖力(それぞれ、主体性を維持しようとして、自家を伊達に売り渡す者も出た)。此次义广的继位,使得家臣内部的纠纷稍有停止。而家臣们也开始图谋倒向秀吉一方,而这一些家臣的代理是金上盛备(義広は家臣団の内紛のなかにおかれ、自ら秀吉の下には参じられず、家臣の金上盛備が代理をつとめた)。

芦名氏的居城黑川城(即今天的会津若松城)

●芦名氏的没落

伊达政宗在统一奥州之后,开始了会津攻略。他首先南下策反了小滨城,之后又攻打了二本松城。同时也在积极联系其他地方的芦名氏将领作为内应。而当义广变成城主之时,小滨城的大内氏谋叛。然后,义广在阿武隈川沿与伊达军交战战败,向父亲义重请求援兵。在得到父亲的援军之后,义广联合自己的军队一共三万,包围了郡山城,被称“郡山合战”。两军展开了可怕的白兵战。秀吉知道了战况之后,送给芦名一方百挺的铁炮。可是在交战期间,由于岩城常隆的调停,两军开始休战。
可是,政宗仍然在不断地蚕食着芦名氏的领地。义广无法压制住怒火,再次出兵须贺川。可正在这时,猪苗代城城主猪苗代盛国起兵谋反,将伊达军引入了猪苗代城。义广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刻领兵返回黑川城。
然后,星期二的时候,伊达、芦名两军在磐梯山麓的摺上原展开了决战。芦名军一万六千,伊达军两万三千。芦名军的先锋富田将临领七千士兵首先击破了伊达家先阵猪苗代盛国的军势,为芦名军取得了优势。可是,芦名的二军、三军停滞,再加上伊达成实的迂回作战,使得战事倾向了伊达一方。此时风向突变,风沙吹向了芦名军阵。因为内部纠纷使得义广疑神疑鬼,误认为是敌军出现或味方的叛变,芦名军开始准备撤退。而伊达军乘这个机会大举进攻。芦名军势开始崩溃,大势已定。
合战战败之后,义广逃回了常陆的佐竹家。芦名氏消亡。后来,回到常陆的义广被授予江户崎的四万八千石领地。宽永八年(1631年),六月在角馆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家纹

佐佐木氏一族。信纲的次子忠信移居高岛郡田中乡,遂自称高岛氏。其子赖纲之子义纲首称朽木氏。
朽木庄是座落于滋贺县高岛郡一个俗称朽木谷的山间的庄园。安昙川上流的溪谷里的盆地与京都相临,连接着若狭和京都,相当于後潮来随从有,早点从打开(あたっていたこともあり、早くから開け),因此被看作交通要道而十分重视。
朽木氏扼住了朽木谷一带的交通要冲,并以佐佐木氏为重(佐々木氏一族として重きをなした)。1528年三好元长率军进入京都作乱,足利将军义晴从朽木谷逃窜,受到朽木氏当主稙纲的优待。根据那功勋,稙纲是申次七人众中一人(その功によって稙綱はのち申次七人衆の一人に数えられることになった)。再者,1551年将军义辉为避战乱,逃到了朽木谷。山谷盆地的地势给这里作为将军避难所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朽木氏历代多在将军家出仕。如稙纲、晴纲和元纲都在将军家当过特笔(主笔头?),而晴纲的弟弟多半都出仕于将军家。譬如说,藤纲、辉孝属后部屋众,成纲属于告众番众,这些就足以看出朽木氏与足利将军家关系之深。
朽木氏起初是在六角氏出仕,其次是朝仓氏,接着是足利义昭,最后才一路辗转,出仕于织田信长。可以说这便是近江国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在小战国大名身上的体现吧(近江という政治情勢の変化の激しい地方の小戦国大名としては当然の身の処し方だったといえよう)。到了后期,元纲也在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处出仕。在关原合战中,元纲最初是属于西军,后来内通了东军。结果是领地遭到了减封,最后被安置在了近江高岛郡,授予了9000石的领地。
可是到了江户时代,三子稙纲发迹,在下野鹿沼成为二万石的大名。この稙綱の系統は,之后被转封到丹波国福知山,一直到了明治维新。

 

家纹

加藤嘉明所出的加藤氏是属于藤原氏利仁流。镰仓幕府中作为草创之臣的有名的加藤景廉之后。到了景恒一代,出仕于武田家,其子景俊时移居三河国。在《宽政重修诸家谱》中记载道:“加藤左马丞朝明。在清康君处出仕,三河国加気郷を領して加藤を号す。(译注:这句………古人所作,百思不得其解啊)长子加藤孙次郎教明在东照宫待奉广忠卿。永禄六年成为一向门徒,遂离开三河(広忠卿??東照宮につかえたてまつり、永禄六年一向門徒に一味し、のち三河国を退去す)。”
教明在离开三河出奔之后,在秀吉处出仕。其子嘉明也是秀吉的属下。在攻打播磨三木城时立下战功。并且在天正十一年的“贱岳之战”中是“贱岳七本枪”之一。战后被授予三千石领地。以后,在秀吉扩张领土的征战中屡立大功。小田原征伐以及领水军出兵朝鲜时也是十分活跃。
关原之战中,嘉明属于东军一方。战后被授予伊予国松山二十万石。后来被转封到会津若松,并增封到四十万石。其子明成因引起御家骚动被贬为平民。而明成之子明友却还领有近江水口二万石领地,并一直存在下去。

 

家纹

清正系的加藤氏自称为藤原北家道长流。在新井白石的《藩翰谱》中,有一种说法是“御堂殿的御裔中纳言忠家的次子正家的十代后,二郎清方之子因嶓守清信在尾州犬山城居住,是斋藤道三的属下。后来在和织田殿作战时被讨死。其子弹正清忠在同国的爱知郡中村居住,三十八岁时死去。留下一个三岁幼子名叫虎之作,是为日后的清正。其母是秀吉之母的堂姐妹。”不过清正以前的这些事情可能都是后人编造的。他和秀吉同是尾张国中村的农家子弟,却也被记入了藤原北宾的世系谱中。
清正五岁时,被母亲送往近江长滨城拜访秀吉,养育到十五岁时元服,秀吉给了他一百七十石的领地。天正十一年“贱岳之战”时是“贱岳七本枪”之一。战后被给予三千石领地。十五年从军征讨九州。翌年,在佐佐成政被贬谪后,被授予肥后半国的二十五万石领地。
在关原之战中,清正属于东军,在本国肥前内攻打西军的小西行长和立花宗茂。战后,占领肥后一国,成为五十二万石大名,并筑了熊本城。可是其子忠广时,家中家臣内乱纷起。忠广之子光正因为行为不规矩而糟到贬谪。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家纹

(藤原氏北家流后裔)   
生驹氏,籍贯是大和国平群郡生驹,藤原氏之后。即藤原房前之后藤原良房移居大和国生驹邑后的后裔。后来,家广到尾张国居住时,因为来自生驹邑而自称为生驹氏。
家广的女儿嫁给了土田秀久,也嫁给过政久(家広の娘は土田秀久へ嫁ぎ、政久をもうけた)。然而之后家丰之子丰政过继给了藏人家宗作养子。因而政久的养子亲重就以生驹氏之后的名义继承了生驹氏的家督。亲重之女嫁给了织田信秀,是为织田信长之母。之后,织田氏和生驹氏商定互不侵犯,并确立了同盟关系。
可是,天文十八年织田信秀去世,信长继位。织田氏开始对外扩张。然后,因为生驹因幡守家宗之女嫁给信长作为后妻正室,两家关系得到了加强。永禄九年,信长手中的兵力十分充足,于是强迫生驹氏成为自己的从属。那时,生驹亲重之亲正成为生驹氏新的家督。在家谱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永禄九年,织田右府听闻亲正之名,派遣丰太阁去请。然后亲正和太阁一同前往拜访织田右府。右府大喜,赐给若干领地,从此生驹氏便成为织田家的从属。”
秀吉和亲正的关系深厚。元龟元年(1570),在越前金崎殿后一战中,当时秀吉麾下有信长特选的五名勇士,其中便有生驹亲正。
之后,亲正便跟随秀吉转战各地,天正十三年被授予近江国高岛郡的二万三千五百石领地。之后又转封讚岐国,为丸龟城城主,石高增为六万石。亲正与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被称为“丰臣三中老”。
在关原合战中,亲正想加入西军,其子一正却想加入东军。而正因为一正的选择,使得战后生驹氏得以安泰。战后一正领了讚岐国十七万三千余石的领地,庆长八年在高松城去世。之后,到其孙高俊一代时,因为发生了被称作“生驹骚动”的事,讚岐国被他人占领,而高俊自己也被追放到出羽国由利郡。

 

家纹

蜂须贺氏是清河源氏足利氏一族,也可能是斯波氏正统的后裔。因为领有尾张国蜂须贺乡,所以便以蜂须贺氏自称。但是并不确定这个蜂须贺氏就是以后成为战国大名的那个蜂须贺氏一族。
众所周知,蜂须贺氏到小六正胜的时候才入仕秀吉的。在这之前一直是在靠近美浓国边境的尾张国领地活动的当地豪族。从家谱上来看,除了正昭(这个人又是虾米地方来的啊?)的问题外,其他的似乎都是比较可靠的。从「寛政重修诸家谱」的正利或「家谱纂要」上的正永来看,蜂须贺氏的姓氏出现似乎是从正永一代开始使用的吧。而正利、正胜、家政作为首领则通称为小六。
「藩翰谱」上记载了在正利的时代领有在蜂须贺领百石行知的记录。想来这因该就是他们自称蜂须贺氏成为一方土豪的时候吧。蜂须贺氏曾经出仕犬山的織田氏和岩仓的織田氏。因为领地靠近美浓的这个特定地理位置的关系,也有传言曾侍奉过斋藤道三。
平时的时候蜂须贺氏的族人都以务农为主。而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大概就穿上铠甲,跑到效力的主家借了马匹便结了阵型前去作战了吧。一百贯的贯高如果确实的话,那么当时正利应该带领10人左右的部队出阵。
正利的孩子正胜,在秀吉墨俣城築城的时候表现活跃。在信长的谱代重臣佐久间信盛、柴田胜家先后在墨俣筑城失败以后,秀吉接受了建筑墨俣城的任务。接下了这个在敌人眼皮底下修筑军事工事的艰难任务。在那个季节,在低湿地带修筑城是以前大部分没有经验的事情,想用平常的手段完成是不可能的事情。
秀吉选择好了美浓和尾张之间的缓冲地带,然后又招募了一些即不效力于斋藤也不效力于织田的土豪,以及一些野武士。将他们分组安排,一部分防御斋藤家的进攻,另一部分继续修筑工事。据说是在仅有的一天时间里完成了防御工事的修筑。当时的野武士的首领就是蜂须贺小六正胜。后来这次修筑被历史上称为有名的秀吉「墨俣的一夜城」。
关于正胜带领一千二百个人的数字有可能被夸大了。即使用三分之一的兵力防御敌人,用三分之二的人来修筑防御工事,恐怕要一夜筑城也是不可能的吧。(其实我一直想说,猴子筑城信长怎么会不给他部队,单靠一群野武士怎么可能有如此良好的素质,那时侯老蝮蛇还没挂呢,美浓的兵连尾张的野武士也打不过,那还说什么压制了尾张织田那么久啊。寒寒注)
随后正胜面见了信长并成为秀吉的属下。据说元龟元年( 1570 ),信长进攻朝仓退路被断的时候正胜随秀吉任殿军。其后跟随秀吉军功甚多,在讨伐四国之后其子家政被委以阿波一国。(玩过太阁4的一定知道,家政的领地在阿波吧。)
家政跟随秀吉参加了小田原征伐战、文禄之役、庆长之役。作为德岛城主,在关原会战时响应石田三成举兵。但是,由于家政的儿子至鎮的妻子秀政治的女儿当初是以家康养女的名义出嫁的,也因为有这层关系,至鎮最后倒向了东军。守备野上南宫山。之后由于大阪之战的功勋,被加封淡路一国,加上本国阿波,成为有25万石领地的大名并允许世袭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