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源氏 下的文章

一、加贺美氏概述

  其实在先前酝酿《武田信义与甲斐武田氏的兴衰始末》提纲之时,我便有将加贺美远光列入“武田信义的一族”之中一并整理了的念头。只是动笔之后方才觉得篇幅实在是非常之紧,不可能尽数道出其中的是非曲折来,而写多了又恐怕喧宾夺主,终于放弃。加贺美氏与安田氏的不同点在于,其在源平争乱这一历史时期的整个发展历程与武田本家的关系较浅,其最终的结局与武田本家相比差异也更大,难以简单地一起概括,且联盟之内已有山名宗渡殿的一篇《安田远江守义定》对安田义定作了详细介绍,故今此惟独另辟加贺美远光一章,作另外的叙述。

  加贺美氏与武田氏同源,悉是出自河内源氏一门之甲斐源氏嫡流,其祖加贺美远光与武田氏之祖武田信义乃是兄弟,因在其父清光时代所获领地的不同而被冠以了不同的苗字——加贺美远光的领地在今中巨摩郡若草町一带,当时叫做加贺美庄。此外,西郡的大井、奈湖、鳅泽地区与东郡的于曾(今盐山市)都属于其势力范围。在治承·寿永之乱的漩涡之中,加贺美一族先结平家,后仰赖朝,求生存于夹缝之中,总算是平稳地延续了家门。

  与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一样,加贺美氏的家名在后世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远光共育有五子一女,长子秋山光朝是后世秋山氏之祖;次子小笠原长清开创小笠原一门,其著名的小笠原流弓马术流传千古;三子南部光行的子孙便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陆奥大名南部一族;四子加贺美光经继承了加贺美本家;五子于曾经行也曾在奥州藤原氏讨伐战时立下军功;女儿大弐局是负责抚养赖家与实朝两代将军的女官,在镰仓也拥有一定的发言力。

  总而言之,茫茫乱世之中,加贺美一族虽然没有能够像他们的近亲武田一族一样建立起丰伟的功业,对动荡日本的改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却同样作为甲斐源氏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时局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武田家族血脉相连、立场相近、一衣带水的邻邦,加贺美氏与武田氏的发展存在哪些异同,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异同,又因此产生了怎样的不同结局,这些都值得后世之人深思。了解加贺美一族的情况对于我们理解、掌握与分析十二世纪末甲斐源氏的兴衰历史而言,实是不可或缺的。只可惜无论是在笔力抑或史料两个层面上都有力不从心之感,只好作一篇小文浅涉一番,请诸位莫怪。

还是请看这张甲斐源氏分布图,可以获得更为直观的信息。

二、加贺美远光的生平

  平安末期加贺美氏一门总领是逸见清光的三子加贺美次郎远光。关于他的事迹,有详细叙述的史料其实并不多,遍翻整部《吾妻镜》也只能够找到十一条相关记录。倒是他生前建立的庙宇馆迹却有不少完好地保存下来,使得八百余年之后的我们依然能够有机会一窥其斑。

左图为加贺美远光画像(上)及其次子小笠原长清(下),右图为大圣寺藏加贺美远光像(右),其中左一为武田信玄,左二为源义光。

  

  成长

  由于史料的贫乏,使得加贺美远光的出身与出生日期都显得扑朔迷离。与安田义定一样,远光同样是被认定其可能为逸见清光的三子,亦可能为源义清之子,后来才成为了兄长清光的养子,此外还有婿养子等不同说法,难有确论。其生年根据当时文献的记叙来看当是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但根据与其深有渊源的远光寺所藏史料来推演生年,却又可以得到康治三年(公元1144年)与久安四年(公元1149年)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

  一般地,此处我们采用远光次子小笠原长清家系图的的说法,即其父为清光,其母为大伯祖常陆源氏佐竹义业的女儿。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二月二十八日,加贺美远光诞生于甲州加贺美之馆,幼名丰光丸。

  保元二年(公元1157年),加贺美远光由源氏同族新田义重加冠元服,具体地点不详。此后的记载又是大段的空白,直到承安元年(公元1171年)。那一年宫中发生了灵异事件,高仓天皇身染怪病,很是伤脑筋。当时远光作为负责警备皇宫的泷口武士,是远近闻名的弓名人,且行事小心谨慎,素有得体之名。

  据说加贺美远光得知此事之后,便自发地为天皇的康复不分昼夜地作病魔退散的加持祈祷。也有人认为他此行乃是受天皇所召,但总之加贺美远光施了“鸣弦之术”之后,灵异事件竟然平息。高苍天皇大喜,当即给予远光升殿往御所谒上之许可,任其为近江志贺郡司,并赐下“王”一字,由此结合甲斐源氏的菱纹演化成为加贺美氏的家纹——三阶菱。天皇还赏给远光一尊木制不动明王坐像,这尊不动明王像如今藏于山梨县旧中富町大圣寺,是日本国家指定的重要文化遗产。

下左图为加贺美氏及其分家秋山氏、小笠原氏所使用的三阶菱家纹(注意区别伊豆北条氏之家纹三阶鳞),右图为大圣寺藏不动明王像。

  

  这一时期正是平家政权全盛之时,远光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与朝廷,与平家势力也同样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承安五年(公元1175年),远光让长子秋山光朝迎娶了平氏总领家嫡子小松殿的女儿,并出仕于清盛的四子平知盛。作为文武双全、在后世享有盛誉的平家支柱平重盛的女婿,又能够在被称为“入道相国最爱之息子”的平知盛属下任职,光朝的前途诚不可估量,而作为父亲的加贺美远光也同样得到平家一门的信任,成为甲斐源氏与平氏之间的重要桥梁。

  转折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全日本迎来了一场巨大的风波,加贺美家族也同样被卷入其中——这一年不仅是全日本政治的转折,也是加贺美家、加贺美远光个人人生的转折点。八月,源赖朝起兵伊豆,所有东国的诸侯们都面临着源平之间的选择,甲斐源氏也不例外。

  九月十五日,赖朝派出的两名说客在石禾御厨见到了武田信义,促成了赖朝与甲斐的同盟。决心在石和集结大军南下攻打骏河之后,信义来到居馆找远光商议共同举兵一事。经过了再三的权衡之后,远光终于决定加入甲斐源氏的阵营反平。他先向京都发出急函,召集仍在平家为官的儿子们归国,却始终没有能够联系上。长子秋山光朝依然待在平知盛身边,将来假若是遇到最坏的情形,父子俩很可能会成为阵前搏杀之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次子长清不知从何得来了消息,以母亲患病为由向知盛辞了行,星夜赶往甲斐。可是,他却在路上病倒,不得不在美浓国停下疗养。

  由于史料的匮乏,远光在信义与赖朝发兵骏河时的所作所为,我们已经不得而知。通常认为他并没有随武田军参与富士川之战,或许是因为两个儿子依然在外而投鼠忌器,又或者是进行了其他没有流传后世的行动,甚至可能是出于政治考虑采取了观望的态度,都已无从考证。倒是小笠原长清在美浓休养了不到一个月便匆匆带着麾下兵士投奔赖朝而去。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十月十九日的《吾妻镜》简要叙述道:

  其后。加々美次郎长清参着。

  为何近在甲斐的加贺美本家纹丝未动,而小笠原却风尘仆仆快马加鞭地远道赶去助阵?这又让人不得不认为是加贺美远光的一着左右逢源的政治棋,处处皆留有余地,不论此战源平两侧何方获胜,都能够施展妙手腾挪。眼见富士川之战平家军队一触即溃,认清形势之后的远光终于铁了心站在赖朝一方,小笠原长清也由此转而出仕镰仓。

  我们不难从日后远光两个儿子的不同处境中看出些端倪来。秋山光朝后来带着平家的妻子返回甲斐秋山乡,却始终为赖朝所反感,最终受到镰仓军队的攻击,文治元年(公元1185年)秋被迫于城山自刃。而次子小笠原长清则与之后武田本家最出色的第五子武田信光一起担任源赖朝的近侍,并在赖朝的斡旋之下娶了上总豪族平广常之女为妻。武田信光与长清同为弓马四天王之一,二人情谊甚笃,且都受到赖朝的信任,在镰仓幕府对甲斐源氏的清洗中幸免于难,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而上总介平广常则是赖朝此次起兵的最大功臣之一,虽然日后遭到赖朝的毒手,但在此时无疑是个重要角色——由此也可见赖朝对于长清的看重是非同一般的。

  视角回到远光方面。就在光朝因谋反罪名被赖朝讨灭之前的八月十六日,加贺美远光被任命为信浓守、北陆探题,不日即往信州赴任。同时受封的共有六人,另外五人分别山名义范(伊豆守)、大内惟义(相模守)、足利义兼(上总介)、源义经(伊予守)、安田义资(越后守)。此番受封实为坛之浦消灭平家之后的论功行赏,或许是出于刻意抬高其分家以打压武田本家的考虑,又或许是因为加贺美氏在寿永二年(公元1183年)的义仲讨伐战以及之后的平家残党歼灭战中确实有着不俗的表现。远光此次作为源氏一门中的大功者,赖朝的御门叶之一受封,与源义经等人并列,实可谓为飞黄腾达。所谓御门叶,乃是镰仓政权源赖朝特殊化的产物,他规定除部分蒙恩特授权利之外的源氏一门皆不可直接以源姓称,必须冠之以苗字,达到将自己同其他源氏一族区分开来之目的——而那部分蒙了将军恩典的,便被称为御门叶。远光得以直接在正式场合使用源远光的名字,这对于镰仓幕府的御家人而言是不可多得的荣耀,其地位已经远在武田本家之上。

  不久光朝被赖朝攻击,自裁。远光表现得十分淡然,与他的兄长武田信义截然不同——他后来的处境也完全别于信义。根据《吾妻镜》文治三年(公元1187年)八月十五日与文治四年(公元1188年)三月十五日的两条记载,远光分别来到鹤冈八幡宫参加了镰仓举行的放生会及大般若经供养法会。文治四年(公元1188年)九月一日,远光与女儿大弐局一同谒见了赖朝,其时大弐局已是赖朝嫡子源赖家的抚养者,而也正是这个被送入镰仓的女儿在无形之中庇护着加贺美一族。至此我们可以看见,无论是最初对于天皇,以及后来的平氏、源氏,远光都能凭借着他优秀的政治手腕以及小心谨慎的行事取得当权者的信任,最终脱颖而出。这些举动虽然不显得光明,不显得大气,却非常实际。

  文治五年(公元1189年)五月十九日,时值鹤冈八幡宫举行塔供,远光又来到镰仓献上黑马一匹。同年七月,赖朝兴兵讨伐奥州藤原氏,远光亦携子长清、光行,孙长纲出征。往后战乱平息,远光的生涯也更加趋于平淡。建久三年(公元1192年)八月九日,源实朝诞生,镰仓幕府举行了持续五日的盛大庆典。根据《吾妻镜》八月十一日的记录:

  建久三年八月小十一日辛亥。三夜事。信浓守。藤九郎盛长沙汰云々。

  安达盛长乃是源赖朝仍遭流放之时就追随其出生入死的亲信,亦成为后来赖家时代合议制宿老十三人的其中之一,深受镰仓幕府的信赖。远光与其一同主持了实朝生日的第三夜庆典,后来其女大弐局又兼为实朝的抚养役,同样可见幕府对加贺美家族的信任亦非同一般。同年十一月,远光又参加了永福寺的曼荼罗供养以及实朝诞生的百日仪式。

  至此,属于远光、加贺美一族乃至全日本的动荡与风波已悉数告一段落,继续着的是他们日趋平淡的生活。

  晚年

  远光的身影最后一次出现在《吾妻镜》上是在建久五年(公元119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根据记载,他参加了永福寺的药师堂落成仪式。正如他的身影直到文治元年(公元1185年)才迟迟出现在《吾妻镜》上一样,他的晚年与他的早年一样扑朔迷离,难以考据——落成仪式之时的远光年龄大约在五十二、五十三岁左右,但直到宽喜二年(公元1230年)四月十九日八十八岁去世为止,其间的三十余年里没有丝毫关于远光的资料留存下来。

  他的晚年兴建、重修了许多寺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真言宗古刹法善寺与今世甲府市的远光寺(当时远光寺是临济宗寺庙,今为日莲宗)。从这一点上回溯考虑,远光可能是退位隐居、研修佛法。

  加贺美远光去世之后,其遗骨被安葬在远光寺,法号“远光院殿长本大功深誉大居士”。

远光寺加贺美远光墓(五轮塔)

三、远光之后的加贺美氏

  远光的五个儿子里,除却五郎经行的事迹多不为历史所载,其余四子的家门皆得以延续。而日后家名最为显赫的则无疑是小笠原、南部两家。

  远光的次子小笠原长清出生于应保二年(公元1162年)三月五日,幼名丰松丸。承安四年(公元1174年)十一月五日元服,改名长清。小笠原长清是与武田信光齐名的弓马术大师,其人既有假借母亲病重之名逃离京都的狡猾,亦有阵前万夫不当之刚勇。承久三年(公元1221年),承久之乱爆发。长清与信光一同被任命为东山道大将军,统五万大军为先锋作战大获全胜,因功获得其父曾经拥有的信浓守一职,最终成为信浓、阿波两国守护,其家族一直到战国时期都十分兴盛。

  而南部氏则在陆奥落地生根,发展到战国时代,终也成为一方霸主。据《吾妻镜》所言,南部氏在光行的时代便获赐糠部五郡,但孤证不立,未可尽信。关于南部一家移往陆奥的年代与始末,山名(鹫山)宗渡殿在他的《南部家记》中已有大篇幅的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长子秋山光朝虽然早逝,遗子却得以存活,后世传人秋山信友是位列武田二十四将之一的猛将。反倒是远光的继承人加贺美光经后来的情形却不甚明了,从信浓守一位的归属来看,光经应该并没有继承其父在幕府的权益。只知道其子加贺美远经又继承了加贺美一门总领职,往后便再无音信。

四、相关史迹

  加贺美氏馆(法善寺)

  加贺美远光的馆迹如今属于法善寺寺域,镰仓时代的加贺美庄便位于此地。其土东临釜无川,西靠泷泽川,两条河之间是平趟的水田地带,地理条件优越,实属得天独厚之所。

法善寺本堂

  法善寺本堂祭着远光的菩提,后来经其孙远经重修建筑而成。法善寺同时也是武田八幡宫的别当寺,与武田氏渊源深厚。信玄时代的武田氏曾经为了越后侵攻与上洛的成功来此祈愿。

寺域东南面江户时代的古门——二天门

法善寺内钟楼,建筑年代不详

  

加贺美馆外水掘

  

 

  主要参考资料:

  http://ja.wikipedia.org/

  http://www.yamaoma.com/oma/kaigenji/kaigenji-toomitu.htm

  http://www5f.biglobe.ne.jp/~shingen/joukanyamanasi/kagamisiyakata/kagamisiyakata.html

一、甲斐武田氏的起源

  战国乱世之中,涌现出英雄豪杰无数——但要论兵法、论谋略,要胜过“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实际上,这位叱诧风云的名将除却那些为后人所称道的军政智谋,其出身甲斐源氏嫡流的血统之纯、家门之正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正是试图浅涉一番公元十二世纪甲斐武田氏的那段兴衰历史。

  源氏与甲斐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从平安时代的长元三年(公元1030年)——当时平忠常之乱中担任追讨使的河内源氏之祖源赖信在前一年叙任了甲斐守之位。此后经过前九年之役与后三年之役的大战,源一族的武名大盛,在东国奠定了它的一席之地。

  普遍上将甲斐源氏的始祖认定为河内源氏第三代家主源义家的弟弟源义光。其人在近江园城寺新罗明神社前元服,因此世称为新罗三郎义光。义光是平安时代中期的武将,河内源氏二代源赖义的三子,饶富睿智且武艺高超,因其宽治一年(公元1087年)八月毅然舍弃在京的荣华与官位北上支援苦战于后三年之役的兄长源义家而闻名天下,此后历任刑部丞、常陆介、甲斐守、刑部少辅等官——有一说云其甲斐守任期内曾居于甲斐若神子城,未可确信。同时,义光亦精通音律,留下了包括其秘曲与名器“交丸”在内的诸多传说。

新罗明神社


  源氏最初在甲斐定居则是在下一代义清与其子清光的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甲斐源氏历史便是由此开始。根据《尊卑分脉》中的记载,义清被流放到了甲斐国的市河庄,但他究竟是于何时、缘何由、从何处流放至此,却多少有些争议,始终没有非常肯定的说法。

  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大治五年(公元1130年)十二月三十日(《长秋记》)自常陆国那珂郡武田乡获罪来此。源义光常陆介在任之时,曾经为了扶植自己的儿子们而将义业安置在佐竹乡,又把义清配在了武田乡——但之后义清时常受到常陆大掾吉田氏的排挤,偏偏儿子清光又多有滥行得罪了周边的豪族,终于给参了一本,经过仲裁判了流放甲斐国。能够证明义光当时在常陆一带活动的史料亦有所存留,包括记录义清之母乃是常陆人鹿岛清干之女的家谱等等,再加上《尊卑分脉》中的注解将义清称为“武田冠者”(这大概是武田家名第一次出现在日本历史之上),这些都可以作为甲斐武田氏之名源自常陆国武田乡的证据。

  来到甲斐之后,父亲义清让清光前往经营逸见庄,于是源清光也被称作逸见清光。后来清光又将家族之中的男丁分封到甲斐国内各地的庄园,在甲斐源氏的力量飞速发展的同时亦使得家门产生了大量了分支,譬如逸见、武田、加贺美、安田、平井、河内、浅利等,从这些分支中又产生了一条、甘利、板垣、秋山、小笠原、南部等甲斐源氏的各个派生家族——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清光的几个儿子之中后世家系最为繁荣的当属加贺美远光与武田信义两支,前者是小笠原氏与南部氏的祖先,而后者则是武田氏的源头,

  甲斐武田氏真正开始站在历史的舞台之上正是在这甲斐源氏第四代当主武田信义的时代。

武田氏家纹割菱

武田氏略系图

甲斐源氏分布图

二、源平争乱时期的武田氏

  ·武田信义的生平·

  谈到源平争乱时期的武田氏,就不能不说武田信义。武田信义是甲斐源氏第四代总领,亦是武田氏之祖,乃平安末期的一代名将。在他执掌甲斐源氏的数十年间,甲州武田之名扬于东国,真正地为世人所知悉——而那契机,便是震动天下的“治承、寿永之乱”与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源赖朝。

韮崎市内武田信义像

  成长

  信义是源清光的次子,出生于大治三年(公元1128年)八月十五日,幼名龙光丸、胜千代。

  从《长秋记》的记载的日期来看,义清与清光父子是在大治五年(公元1130年)十二月三十日被流放到甲斐,那么信义应是在父亲清光遭到流放之前诞生在常陆国那珂郡武田乡的。

  信义虽然是次子,却与兄长逸见太郎光长同有着太郎之通称。通常认为二人是孪生兄弟,巳时生的是哥哥逸见光长,午时生的是弟弟武田信义,但同时亦有两人是异母兄弟的说法,只是恰巧诞生在同一年。

  保延六年(公元1140年),十三岁的龙光丸由源家的名士源为义亲自给他戴冠,在武田八幡宫前举行了元服仪式,从此得了武田太郎信义之名,成为史料中第一个明确以武田为名字的源家人。此后武田八幡宫亦成为武田一门的家族式神所在。

  可以说,信义生涯的前五十个年头都平淡无奇,徒兢兢业业地在甲斐经营着自己的庄园而已——直到源平乱起,他终于有了机会登台亮相,大展一番拳脚。

  活跃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全国上下掀起反平氏的浪潮,时年五十三岁的信义作为源氏栋梁之一、甲斐源氏的总领开始了他的活跃。

  这一年四月,在京的老将源赖政首先发难,奉后白河法皇的皇子以仁王为尊,持着大义之名,称自己是奉旨讨逆,声势十分浩大。可惜的是,赖政最后终究不敌,宇治川败阵后不久便与其子源仲纲、宗纲、兼纲一同殉难,顺带还赔上了以仁王一条性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以仁王。高仓宫以仁王本是后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自幼时起就才华横溢,被誉为一时英杰,于学问、诗歌、书法、音乐方面都颇有建树。但由于平氏从中作梗,不仅丢掉了本有机会到手的皇位,更是连个亲王都没有能够当上,因而怀恨在心。后来平清盛发动“治承三年政变”囚禁后白河法皇,免去包括太政大臣在内的三十九名公卿的官位,以仁王便以此为由兴兵造反。他以天武天皇为先例,用“最胜亲王”之名修书给全国各地的源氏,号召众人发兵上京打倒平清盛——这一系列令旨后来被包括赖朝在内的源氏各族人当作护身符,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他也因此而闻名。

  接到源行家传来的令旨之后,源氏各部都跃跃欲试——不仅平治之乱以来源平两家积怨已久,平清盛的暴行也早已引发全国上下的不满情绪,而今又有大义名分在手,向平清盛讨回血债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这些人之中也包括武田信义。接到令旨之后,信义很快就在石和一带集结了甲斐源氏的力量,大致在源赖朝举兵的同一时期兴兵攫取了甲斐国内的实权。同年八月,源赖朝兵败石桥山,开始了他的关东流亡之旅,而信义却在数日之后又攻入信浓国,在伊那郡大田切乡讨取了平家一方的菅冠者,控制了诹访一带——这与他的子孙信玄四百多年之后制定的进攻路线如出一辙。

  八月二十八日内大臣中山忠亲的日记《山槐记》中记录了当时属于平氏一方的上野国豪族新田义重给平清盛的信件,其中写道:

  义朝之子占据了伊豆国,武田太郎占据了甲斐国。

  可见在当时对于平氏阵营来说,武田信义与源赖朝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

  九月十五日,得胜的武田信义率军凯旋回到逸见山。此时赖朝的使者、之后镰仓幕府的初代执权北条时政早在那里等候多时了。正当他们从逸见山往石禾御厨方向行进的途中,赖朝的第二位使者土屋宗远又到达了。为了在关东地方卷土重来,赖朝不得不借助甲斐源氏的力量——两名说客竭尽全力向信义说明大小情况,最终促成了赖朝与甲斐的同盟。

  于此,甲斐源氏一族作出了与赖朝协力作战的决定,众人在信义的领导下迅速完成了全军的整备。

  十月十三日,在时政的陪同下,甲斐源氏的大军从石和出发,浩浩荡荡地开往骏河。信义动员了四个儿子忠赖、兼信、有义、信光,兄弟安田义定、逸见光长、河内义长等人以及信浓源氏在内的两万军队。这还不包括没有参加骏河征伐的加贺美远光一族以及西郡甲斐源氏诸部的军队,如果远光、光朝、长清等人加入,恐怕这个数字将接近三万。

  相比之下,赖朝在石桥山举兵之时不过三百乌合之众。即使算上当时没有能够赶到战场的三浦氏援军,也不过三千三百人而已,较之武田信义训练有素的大军,个中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关东形势(白色为赖朝势、绿色为武田势、红色为平家势、黄色为后来投靠赖朝的平家势)

  在武田军沿若彦路来到大石驿(今河口湖町)扎营的同时,平氏的骏河目代橘远茂为了讨伐作乱的甲斐源氏,也引四千兵从治地出发。翌日,两军相遇在钵田一带(今朝霧高原附近),甲斐源氏大破敌军——当时的状况在《吾妻镜》与关白藤原兼实的日记《玉叶》中皆有记载。这里介绍一下《玉叶》中十一月五日的记录。

  上月十六日我来到骏河国高桥宿驿。前此那一国的目代率勇士三千余骑与甲斐武田作战,全军覆没。自目代以下的八十余人的首级都被割下挂在路边。

  当时情景之惨烈可见一斑。

  平维盛、忠度、知度三人接到追剿赖朝的宣旨是在九月二十二日,但一直拖沓到九月二十八日才出兵——当时畿内正闹饥荒,不仅士兵的集结非常困难,军粮不足对一支军队而言更是一个比任何情况都致命的打击。士气低落的七万平家军(数字出自《平家物语》,水分颇多,有一说法为四千人)行军奇缓,十七日方才来到骏河,十八日开始骏河国黄濑川与联军的先锋武田势展开了对峙,是为“富士川之战”。

  此间还有一段插曲——前一天,维盛收到了武田信义送来的挑衅书状,勃然大怒,顿斩来使。这件事情同样在《玉叶》中有记录。一路上平氏军队并不知晓骏河发生的变故,或许对于当时的平氏来说,处于平家势力下受到赏识的甲斐源氏更应该是友军,不会处于现在的敌对立场上——兴许他们甚至考虑过借助甲斐源氏的力量来起到打击赖朝军的效果。正是因为有如此的考虑,在收到武田信义轻描淡写的挑衅之后维盛才更加愤怒。

  另一方面,卷土重来的赖朝实力大增,十月六日他去了先祖的根据地镰仓,建立起了他的关东政权,也就是后来的镰仓幕府。此时的赖朝实质上已经掌握了半个关东的支配权,声势十分浩大。十八日,他带领关东大小武士团联军总计二十万人(数字出自《吾妻镜》,水分恐怕更多)前来迎战。

  平氏本以为源赖朝只是跳梁小丑而已,不足为惧。当他们见到眼前源氏联军漫山遍野的旗帜,黑压压的一大片,已没有了半点斗志。再加上军中有着大量原本出身于东国、仰慕源氏的武士们,更是使厌战情绪不断高涨。

  平维盛的军队就这样战战兢兢地与规模庞大的敌人对峙了两日,心理趋于崩溃。二十日夜,武田信义上演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出闹剧——“水鸟之羽音”。信义本来的计划是乘着夜色迂回袭击平氏本阵,不想却惊起了一滩水鸟。而传说这水鸟振翅之声到了到了平家军耳朵里便变得极其恐怖,没等敌人来夜袭,便一个个四散奔逃开去。总大将平维盛还没能够妥当地指挥迎击,部属便已经溃不成军,狼狈地向畿内逃窜。赖朝挥军追击,顺势拿下远江。

  富士川一战之后,源平两家的实力顿时颠倒,东国的平家将领们纷纷改投赖朝麾下。二十一日,信义因功被赖朝授予骏河守护之职,弟弟安田义定被任命为远江守护。二十三日赖朝召开庆功宴,列举功臣二十五人,其中功勋最高的依次为时政、信义、义定——不难看出来,甲斐武田氏在赖朝发迹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实是非常巨大的。

  更有人进一步认为如果没有甲斐源氏的参与,源赖朝根本不可能得到这用来奖赏功臣的分封权——这个观点其实不无道理。赖朝军虽数量庞大,但多为临时凑来的乌合之众,且东海一线狭窄,又有多处要隘,实为易守难攻之地。但当武田军加入之后,东海道的整个侧翼便暴露在联军面前,再也无险可守,再加上武田军与关东的乌合之众不同,乃是一族郎党之下训练有素的强兵,失掉天时地利的平家只有一溃千里。

  此后,甲斐源氏以安田义定为中心,势如破竹地攻向京都。

  翌年二月七日,平氏再度派出平重衡、通盛等人率领军队进击东国,被武田信义与安田义定在尾张击破,此后武田家的势力,更是伸入了四百年之后织田信长布武天下的根据地——浓尾平原……

  挫折

  一部甲斐武田氏的兴衰史,实际上也是武田信义个人从得意到失意的过程——其实,这一短暂的过程仅有数年而已。必须承认在作战方面,武田信义可以说是一员悍将,但要论及为人为官的权谋之道,则不免显得捉襟见肘。这一点在后来信义与赖朝的无声对抗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他先占了一个“老”字,但却远远比不上源赖朝的奸猾。甲斐武田氏在他的手中兴盛万分,同样也在他的手中走向衰落,其中恐怕有着相当的必然性。

  进入养和元年(公元1181年)之后,与平家大规模的战事基本告一段落。害怕甲斐源氏势力抬头的赖朝开始大动心机,处处寻找机会打压武田势力。

  这一年二月发生了两件事。其一是武田信义越领将势力伸入尾张国,其二则是自京都传出后白河法皇授命武田信义讨伐赖朝的风闻。

  认为这正是不可多得之良机的赖朝当即以此为借口召信义到镰仓来问讯。此时的镰仓早已今非昔比,富士川战后源赖朝成功地讨伐了常陆的佐竹氏,众多昔日从属于平家的豪族亦反水加入其伞下。实际上,赖朝将战后这五个月的时间全部化在了领地的经营上——他几乎控制了整个关东,形成了一种强力的集权体制。反观武田家一路向着京都用兵,拼尽全力与平家作战,反倒落个谋反的嫌疑,到头来不过是给源赖朝做了嫁衣。这对于信义,对于甲斐源氏之栋梁,不可谓不是一个屈辱。

  武田信义被迫交出骏河守护职,立下武田家向赖朝效忠的誓言。至此,甲斐源氏正式成为源赖朝的伞下势力,信义本人亦在失意中不得不前往甲州白山城隐居,嫡子一条忠赖承其位成为甲斐源氏总领。

  此次事件之后,信义的活动日趋消极,平家的讨伐工作亦处于胶着状态。

  寿永二年(公元1183年)源赖朝又命甲斐源氏协助木曾义仲讨伐平氏,而后,木曾义仲由北陆,一条忠赖率武田氏主力由东山道,安田义定与其子义资由东海道三路并进,攻入洛中。同年十月,法皇被占领京都的源义仲搅得忍无可忍,颁下了著名的“十月宣旨”,给予源赖朝绝对的权利。赖朝随即组建起义仲讨伐军,向他权倾天下之路迈出了新的一步。

  义仲讨伐军编成如下:

  大手军大将:源范赖(赖朝胞弟,后来亦被赖朝所杀),副将:武田信义。

  副将以下,一条忠赖、石和信光兄弟,加贺美远光、秋山光朝、小笠原长清、南部光行等。

  搦手军大将:源义经,副将:安田义定。

  不难看出,这支义仲讨伐军实质上就是甲斐源家军——除却两位大将,自副将以下清一色皆为甲州出身。这样做的道理同近代中国战场上区别对待中央军与杂牌军一般无异,甲斐武田氏再一次成为镰仓幕府的一支枪杆,任其驱策。据说信义的嫡子一条忠赖于此战中表现神勇,在《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等书中都留下了事迹。

  深忌武田家势力的赖朝又一次感到恐慌,忙不迭在翌年设计谋杀了一条忠赖。这一次,信义彻底失去了他的立足之地,正式下野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此后再没有登到历史的台前来。

  文治二年(公元1186年)三月九日,武田信义在甲斐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死后被葬在今韮崎市的愿成寺内,法号“愿成寺殿俊照国公信义大禅定门”。愿成寺的山号“凤凰山”乃是后白河法皇所赐,宋僧馗安所写。

这块匾额证明了信义与法皇之间的情谊,但可悲的是,某种程度上正因为与法皇接触过密才使得赖朝得到了绝佳的借口。

  (关于信义的死因还存在一些疑问,《源平盛衰记》中说到赖朝为了讨伐信义曾下令让远州的武田分家义定向甲州出兵。一级史料《吾妻镜》上则一片空白,不知究竟是病故还是自裁而亡。)

  信义死后,镰仓方面对这一功臣家族的迫害并没有停止。建久元年(公元1190年)忠赖的弟弟板垣兼信只因为一点细微的过错便被流放至隐岐岛,后继者武田有义也被迫下野逃亡,只有信义的第五个儿子石和信光终于取得了赖朝的信任,使家门得以延续,并构建起武田一族日后的基础。

  ·武田信义的一族·

  安田义定

  安田义定于长承三年(公元1134年)三月十日出生在甲斐国北巨摩郡若神子。根据上文提到过的《长秋记》中记载的时间看来,义定是出生在义清父子流放甲斐四年之后。

安田氏家纹追洲流

  关于义定的父亲究竟是谁,学界一直留有疑问。依照《尊卑分脈》与 《诸系图》的中的相关记载,义定该是逸见清光的四子,而《吾妻镜》中却又叙述说义定乃是源义清的四子,后来成为了兄长清光的养子——不过不论支持哪一种说法,安田义定都可以算作是武田信义的弟弟,这里不再详加探究。

  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义定随兄参与了甲斐源氏的大多数军事行动,包括击败骏河目代橘远茂的战役以及著名的富士川之战。作为甲斐源氏军中的核心力量,数度取得卓越功勋,后被赖朝委以远江一国,便从武田宗家部分独立开来,于东海自成一支。

  寿永二年(公元1183年)七月,义定作为平家追讨使由东海道上京,同时义仲亦从北陆道出发。慈圆的《愚管抄》曾经记录说打败平氏之后,武田势是先于义仲军进京的。八月十日,法皇给两人颁下官位,义定与义仲同为从五位下,叙任远江守。当时的赖朝依然是被流放者的身份,反倒是义定凌驾于其上当了朝官。源赖朝直到两个月之后的“十月宣旨”发布之后才重获流放前的从五位下右兵卫佐官职,与义定平起平坐。

  后来甲斐的武田宗家屡遭赖朝排挤,义定却依然平步青云。义仲讨伐战之后,义定又作为义经的副将参与了征讨平氏的一之谷合战,讨取了包括平经正、师盛、教经在内的一干将领,十分活跃。之后更以大将格加入藤原氏征伐军,担任下总守、大内守护等一系列官职,于建久二年(公元1191年)升为从五位上。

  但赖朝始终是放心不下各地的强势力,尤其是负责守护大内而长期与法皇有所接触的安田义定。对于赖朝而言,朝廷实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敌,因此身边之人一旦有了与朝廷扯上关系,总少不了要被怀疑勾结朝廷谋叛。更何况这安田义定乃是能征善战的甲斐武田家族中的佼佼者,用兵更胜其兄信义。

  建久四年(公元1193年)十一月,他首先找了个借口杀了义定之子越后守义资,并以连坐之罪没收了义定的领地,使其回甲斐安田庄隐居,翌年八月又以谋反之名将其枭首——武田信义的悲剧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他弟弟的身上以更为惨烈的方式上演了。

  关于义定的最期,说法各异。《甲斐国志》记载说是义定不服赖朝的处置,于建久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某日在名越馆中与人谋议时被赖朝派出的刺客袭击。《尊卑分脈》则只用了一句话来表达:“源义定于甲斐国马木庄大井洼大御室被诛了。”《镰仓大草纸》则言之为梶原景时向赖朝进了谗言,赖朝盛怒之下派出梶原与加藤次景廉追剿其人,义定苦战不敌终于在放光寺自尽。

  总而言之,建久五年八月十九日,六十一岁的安田义定去世,称“远江守从五位上源朝臣义定”,法名“法光大禅定门”。

安田一门的墓所云光寺

  一条忠赖

  一条忠赖是武田信义的嫡子,生年因为缺乏资料已经难以考证。因其领地位于甲斐国山梨郡的一条小山(即此后战国时代的甲府城一带),故称为一条氏(与藤原氏毫无关系)。

  一条忠赖的事迹在《吾妻镜》、《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等书中均有记录。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京中以仁王事变发生之后,忠赖作为与父亲信义、叔父义定地位相当甲斐源氏核心人物之一参与了包括富士川之战在内甲斐源氏的所有军事行动,以战阵之上勇猛的表现闻名于世,功勋卓越。

  寿永三年(公元1184年)一月,忠赖参与木曾义仲讨伐战,再一次立下汗马功劳,素来多疑的源赖朝害怕甲斐源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恐将带来叛乱之忧,开始暗中策划削弱其力量。同年,赖朝先让忠赖进攻平氏,随后又于六月十六日借故召忠赖至镰仓,密令小山田有重与天野遠景将其暗杀。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武田一族的命运实际上与木曾义仲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只是他们终于都着了赖朝的道,没有善终了。忠赖的嫡子、领有甲斐甘利地方庄园的甘利行忠同样没能逃过赖朝的毒手,先是被抓捕流放到常陆国,翌年亦被处死。

  板垣兼信

  板垣兼信是武田信义的三子,亦是战国武将板垣信方的祖先。其人生卒年份不详,领有甲斐国山梨郡板垣乡,世称板垣三郎。

  治承、寿永之乱爆发以后,兼信随武田氏一族参入赖朝麾下,并随军参与了富士川之战。寿永三年(公元1184年)兄长忠赖被赖朝谋杀之后成为武田氏这一时期的栋梁。一之谷之战中,兼信率军跟随大将军源范赖作战,于备前击破平家军队,立下武功。但却因为不满军中土肥实平的独断专行而与其产生争执,诉诸镰仓之后反遭赖朝百般猜忌,自此失势。

  建久元年(公元1190年)八月,兼信的所有地头职务被赖朝解除,并以“违反敕令”之罪流放到隐岐,此后下落不明。

  逸见有义

  逸见有义是武田信义的四子,生年不详,通称武田太郎。

  治承、寿永之乱之际有义与兄弟们一同加入赖朝势,参与了富士川之战。他在兄长忠赖被杀、兼信下野之后成为一族的领袖,但同样没有过上多久的安稳日子——文治四年(公元1188年)三月十五日值鹤冈八幡宮举行大般若经供养仪式之际,有义因为某些原因遭到赖朝的面骂,自此颜面全失,不再掌权。

  正治二年(公元1200年)赖朝去世之后,逸见有义又被卷入梶原景时的谋反事件,连夜从甲斐潜逃得不知所踪。《系图纂要》中言及他便在这一年去世,但没有详细论说。

  石和信光

  石和信光是武田信义的五子,出生于应保二年(公元1162年),幼名龙光丸、胜千代,是最终继承了家门的甲斐武田氏第二代当主。其领地最初为甲斐国八代郡石和庄,故称石和五郎,后改武田信光,弓马娴熟、武艺超群,与小笠原长清、海野幸氏、望月重隆并称弓马四天王。

  信光同样参与了从治承年间开始甲斐源氏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钵田之战(此役中信光生擒平氏的骏河目代橘远茂,一战成名)、富士川之战、一之谷之战等等,也立有不小的军功。但是信光与父兄不同,他深谙乱世为人之道,韬光养晦,与小笠原长清一起取得了赖朝的信任,巧妙地活了下去,保全了几乎处于灭亡边缘的家门。他的后人除了甲斐武田氏、大井氏、穴山氏等等,还包括安艺与若狭两家武田氏以及松前氏等大族。

  赖朝去世之后,深得北条一门众尼将军政子,执权时政、义时信赖的信光如鱼得水。承久三年(公元1221年),承久之乱爆发。根据《吾妻镜》中的记载,当时信光与长清一同被任命为东山道大将军,统五万大军为先锋作战大获全胜,因功得到安艺守护职,成为两国守护。

  历仁二年(公元1239年)七十八岁的武田信光出家,将武田家督之位让予长子信政,号曰“伊豆入道光莲”。宝治二年(公元1248年),八十七岁的武田信光在去世,墓所位于今北杜市须玉町信光寺。至于具体日期,《武田系图》的记载是十二月五日,《一莲寺过去帐》中则为八月十九日。

  信光死后与武田氏相关的史料便大幅减少,武田家的命运也趋于平淡。他的后人后来分裂为数支,下面一节将作简要之介绍。

三、信义时代之后的武田氏

  镰仓时代的武田氏主要分为三支,一支为信光、信政、信时一系的武田氏滴流,称为信时流武田氏,他们将本据地移往安艺,筑起佐东银山城(大致位于现在的广岛县立祇园北高等学校,据说此学校的校徽是割菱,十分有趣),世袭安艺守护职。第二支是从从信政之子、信时的弟弟政纲开始以石禾御厨为本据地的石和流武田氏。第三支则是由过继给了一条忠赖的信光之子一条信长开创的一条流武田氏。镰仓幕府历代的甲斐守护便在石和流与一条流之间产生。

  漫长的历史绘卷中,武田信义为甲斐武田氏留下了辉煌、壮烈、浓重却又极为短暂的一笔。甲斐武田氏几乎一夜之间将旌旗插遍了甲斐、信浓、骏河、远江之土,甚至将势力伸入浓尾平原乃至近江一带——但它同样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悄然离去。面对阵前的敌人,甲斐源氏一族从来没有畏怯过,但他们却永远地倒在了身后友军的火力下。历史上究竟有多少驰骋沙场的将军最终败在了官场之上,我们已经难以细数,只有唏嘘与沉思,欲以为警诫。

  所幸的是武田信光最终力挽狂澜,在镰仓时代依然给武田氏留下一片天地。经过镰仓、室町时代的漫长岁月,分出安芸武田氏、若狭武田氏、上总武田氏、真里谷武田氏等多家支流,武田家名又愈发显赫起来,最终在战国时代由武田信玄的带领下盛放到绚烂的极致——在以踯躅崎馆为政治中心的六十年里,武田家重拾祖上的荣耀,再一次练就了号称天下第一的最强军团。但这一番辉煌之后武田氏又再一次历经百般磨难、颠沛流离,家门险些难以保全。武田宗家的现任当主武田英信,据说现在在甲府市担任议员,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吧。

  后世由武田派生出来的苗字(家族)有穴山、油川、市部、今井、岩手、石桥、伊泽、井泽、石和、石禾、板垣、饭室、葛山、植木、大津、巨海、河内、川洼(河洼)、胜沼、栗原、熊谷、仓科、黑坂、黒驹、驹井、小松、巨势村、下曾祢、神宫寺、下条、仁科、盐部、田井、長渊、二宫、早川、布施、万为、松尾、马渊(间渊)、汤川、园井、丸山、增坪、御宿、石黑、安井、山崎、山宫、屋代(八代)、八福寺、大井、吉田、利见、安藤、平井、金丸、小佐手(于佐手)、津金、东条、浅利、方原、葛川、平田、别府、松原、万、大胜等等。

四、相关史迹

  ·武田八幡宫·

  武田八幡宫于弘仁十三年(公元822年)由嵯峨天皇敕命建立,因与九州的宇佐八幡合祀地神“武田八武大神”而得名,受到甲斐源氏自新罗三郎义光以来的厚尊。义光的曾孙武田信义在此元服之后更是成为武田家式神所在。

  现存的武田八幡宫本殿是战国时代的武田家督武田信玄于天文十年(公元1541年)重建。武田勝赖败亡之前曾经与夫人一同来此祈求胜利,原文依然有流传下来,由此可见武田家与武田八幡宫的深厚联系。德川氏治世开始之后,武田八幡宫成为敬神的神社。

武田八幡宫舞殿前参道

武田八幡宫舞殿

武田八幡宫拜殿

武田八幡宫本殿

  ·凤凰山愿成寺·

  前文提到过的、由法皇赐了字的凤凰山愿成寺位于山梨县韮崎市,是甲斐武田氏之祖武田信义长眠之所,亦是祈愿之地,与武田氏的关系相当之深。后来织田信长兴兵侵攻甲信,寺院毁于战火,后来几经重建,终于有了现在的模样。

  从本堂向内侧往左转是武田信义之墓,现在依然可以镰仓時代初期五轮塔的塔形。更左侧则是武田家累代御灵殿。(从甲斐源氏之祖源义光起、经由甲斐武田氏祖武田信义直至武田勝赖之子武田信胜)

凤凰山愿成寺山门

武田氏累代御灵殿

武田信义之墓

武田家家臣招魂之碑

  ·白山城·

  白山城的历史始于武田氏祖先武田信义时代,是筑于险要之处的一座战略要塞。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武田信玄又在此处建立了烽火台。白山城位于甲府盆地北部的枢要位置,担负着防卫新府城的重要任务。从日本城郭史来看,此城是一座典型的武田式城堡,防守坚实、视野开阔,其西临八头山、南北两侧都建有烽火台,并且很好地留存至今。

  作为武田家族的发祥地之一,白山城对于考察甲斐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来说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也是研究武田氏高度发展的筑城技术的重要材料。

史迹白山城址(北烽火台迹)

  主要参考资料:

  http://ja.wikipedia.org/

  http://www.yamaoma.com/oma/kaigenji/kaigenji.htm

  http://www7a.biglobe.ne.jp/~happy-sanpo/history/ganjoji/060716.html

  http://www2.harimaya.com/sengoku/html/takeda.html

  http://meiji.stm.ne.jp/rekisi/sutama/take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