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史籍资料·录入文学 下的文章

最近在看NHK的独眼龙政宗,剧中伊达政宗的正室就是来自奥州田村氏家中公主.现把田村氏介绍一下.

 

氏源:

关于田村氏的出自,在《宽政重修诸家谱》中,修正了原先的以坂上田村麻吕为祖先的错误,更正为以平氏为祖先。田村地方本来是南北朝时期的田村庄司家支配的领地,后来田村氏领有了田村地方,两者之间是一族的关系。

关于田村氏的史料最初出现在享德3年(1454),田村直显的时代。长禄4年(1460)将军足利义政向奥州国人众下达了讨伐足利成氏的御教书,其中田村氏的名字出现在其中并得到了幕府的确认。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出现的田村义显将田村氏的发展的基础逐渐稳固,到了永正年间(1504--1520)将居城移居到三春城。

隆显、清显的时代,田村氏在近邻的国人众的协力支持下,将当地的一些小豪族消灭,并成功地与伊达氏建立了婚姻关系,以三春城为中心急速地扩大势力。但是到隆显(天正2年、1576)死去之后,清显被芦名、白河、佐竹等有力的大名的同盟所包围,处于劣势的状态,并遭到芦名氏的攻击而一直保持着防守的势态。

天正14年(1586),清显死去,没有留下后继者,清显的未亡人(相马氏)与一门众共同处理政务,但发生了分歧,家中分为了亲伊达派和亲相马派两派,出现了内乱。但是在伊达、相马之争中,伊达氏占据有利的形式并提出了讲和的要求,最终将田村氏中的相马派扫除干净,使田村氏臣属于伊达氏。伊达政宗于同年9月进入三春城中,将清显的侄子孙七郎(氏显之子)改名宗显,继承了田村氏的家名。宗显之后将政宗的孙子宗良过激为养子,成为领有岩沼城3万石的大名。天和2年(1682)移封至一关城,直至明治维新。

奥州田村氏家徽:

战国时期的历代当主及家臣团:

田村 氏显(????--1584)

清显的弟弟,天正12年(1584)攻击大内定纲的军队并一时获得了胜利,但最终被定纲的军队压倒,在战乱中被讨取,其子孙七郎继承了田村家的家督。

田村 显赖(????--????)

义显的弟弟,号月斋,永禄2年(1559)与隆显一起出阵,从二阶堂氏处夺取了小泉城并担任了城代,清显死后在家中的骚动中属于伊达氏一方。估计其诞生年应该在明应年间(1492--1500)

田村右马头显基(????--????)

隆显的弟弟,官职右马头,入道后被称为梅雪斋。家中骚动时与清显的未亡人一起属于相马氏一方,女儿是田村清康的妻子。

常叶伊贺守清重(????--????)

伊贺守,常叶光贞之子。光贞(摄津守)是田村氏的谱代重臣。天文14年(1544)与大越显光一起为石川氏和田村氏之间的和解而努力奔走并建立了和约。清重也是与桥本显德一起将芦名、二阶堂氏的田村郡入侵军击退的武将之一。

 

真田氏的出自(该部分作者 马羽信乡)

  真田氏是海野氏的分家,海野氏是滋野氏流的嫡流(滋野党笔头),中世早期活跃在信浓国小县、佐久两郡,与望月、根(祢)津并称“滋野御三家”,这些事实已经基本清楚,异议不大。

  但滋野氏的出自目前说法比较多,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滋野氏乃是信浓古老氏族,最早出自纪伊国造(即纪伊地方豪族),不知传几代而称“楢原造”,楢原是氏、造为姓(出身于国造的氏族多姓“造”),再不知传几代而称“伊苏志臣”,据俺推解:伊苏志为氏、臣为姓(不一定对),何以更改氏名不详。至天武天皇拟定“八色姓”: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師臣、連、稲置,延历17年(798)由伊苏志臣改称“滋野宿祢”,宿祢乃是朝臣之下的高姓,可见此时该氏已经是相当有力之豪强。后弘阵14年(823)日本史料中又有“滋野朝臣”之记载,则该氏地位继续攀升可知也。

  第二类说法:即清和源氏说,清和源氏乃21流源氏中成为武家栋梁之一脉,最早系出自清和天皇皇子贞纯亲王、其子经基获赐“源朝臣”姓而臣籍降下,时为应和元年(961)。而称滋野氏流出自清和源氏者,其实只是称其祖亦为清和天皇之皇子 - 贞秀亲王,因此,滋野氏即令确实系清和天皇之后裔,也与正宗的“清和源氏”(满仲 - 赖光 系统)并非一源,实为并列之两线。

  滋野氏源氏说可见史料不多,且若上述延历、弘阵年等记录确凿,则言贞秀亲王为“滋野”之祖也无法成立。因此,基本仍以为滋野氏流为一古老之独立氏族,海野为其末叶,而真田复为海野之末叶。

  据俺推测(以下个人意见,无史料支撑),滋野氏为古氏族之大姓当无可疑,或于9世纪得极繁盛之后迅速衰微,乃告绝嗣。清和天皇之子贞秀亲王获赐姓臣籍降下时,天皇家乃使其复使用此绝灭之古望族氏姓,也未可知。则海野、真田确出自清和天皇之后,而实于上古之滋野氏无干,抑或接近事实。

  海野氏的兴衰

  海野氏是以信浓国小县郡海野为本处的东信浓豪族。由天平十年(738年)正仓院御物有“信浓国小县郡海野乡户主瓜工部君调”墨书的麻布推定为海野氏之祖。

  海野氏同东信浓古名族祢津氏、望月氏一起被称为“滋野三氏”,属清和天皇系(但并没有确切证据)。

  海野氏最早在史书《保元物语》中作为源义朝指挥下的源氏武士宇野(海野)氏出现。源义仲举兵之际,其东信浓最得力的就有佐久的根井行亲、海野幸亲、海野行広等。根井行亲后来被也记做滋野行亲。

  海野幸亲之子海野幸氏,少年时代跟随木曾义仲之子义高(在赖朝处为人质)。后义仲战败,义高从镰仓逃出,幸氏在义高床上为其替身。赖朝建立幕府后称赞其武勇,重用之。幸氏弓马娴熟,受赖朝以后北条氏幕府御家人待遇。

  镰仓幕府灭亡后,海野氏及其他东信浓诸氏与信浓守护小笠原氏矛盾激化。应永七年(1400年),与守护小笠原氏大塔合战中,东信浓武士团栋梁中就有海野幸义的名字。大永七年(1527年)高野山莲华定院给海野地方宿坊的契状中又有豪族海野栋纲的名字。天文七年,栋纲之子(也有说是其弟)海野幸义被村上义清、武田信虎连军击败,幸义战死。海野氏自此没落,一族逃往上野。

  从《加泽记》中记载,“吾妻三原之地头、滋野之末羽尾治部少辅景幸。嫡子、羽尾治部幸世道云入道、二男、海野长门守幸光、三男、同 能登守辉幸。道云入道、生害、舍弟二人、属越后之斋藤越前守。斋藤没落之节、甲府效忠节、天正三年夏之时、岩柜之城入、吾妻之守护代同往、辉幸之嫡子泰贞、为矢泽萨摩守赖纲之婿称真田之姪婿”以及《上野国志》中记载,“岩柜城、海野长门守、沼田真田安房守昌幸之时、为城代”可以看到战国时期逃至上野的海野氏一族最后情况。

  后海野氏的家系为一族的真田氏一门所继,从属上田藩、松代藩的藩主真田氏,直至江户时代。

  臣从武田

  十五世紀中叶,信浓守护小笠原氏实力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国人、在地领主的强势抬头。随着东信浓地区的村上氏、海野氏势力的不断扩大,对领地争夺也日趋激化。

  原本相对较为和平的甲斐国内,守护武田氏也为争夺家督之位而发生动乱。永正五年,武田信虎击败其叔父信惠一族,并开始强力镇压国内反守护势力。

  永正十六年,信虎将本处地移至甲府,完成国内统一。此时,骏河的今川氏辉去世,今川义元成为今川家新当主。信虎与义元结为同盟,开始把目光转向信浓。滋野一族首当其冲成为其攻击目标。

  天文十年(1541年),压制了北佐久郡制的信虎与有同盟关系的诹访氏、以及野心勃勃的村上氏一同攻入滋野一族的领地小县郡、佐久郡。

  当时,滋野一族从属关东管领上杉氏,负责治理东信浓至上州之间的领域,是连接越后方面与关东方面的重要通道。与关东管领家对立的武田信虎,意在切断上杉家上野国势力与越后国势力之间的联系,从而能逐步将上杉家驱逐出信州地区。

  武田军攻佐久郡、村上军攻户石城、诹访军攻和田峠,滋野一族属城被攻落,海野平遭到三面包围。滋野一族无力单独对抗武田、村上、诹访联军,向关东管领家请求援军。然而,管领上杉家正忙于对付相模的北条氏以及解决周围小豪族的问题,迟迟不发援军。等名将长野业政率援军赶到时已经是合战后一个月的事了,这使幸隆对管领家极为失望。没有援军的滋野一族利用梅雨时期神川、千曲川水位高涨,武田军进攻受阻,进行着必死的反击,但其兵力相差悬殊,几乎是以一敌千。滋野一族很快遭到分割歼灭。

  之后,祢津氏、望月氏投降武田氏。海野栋纲(幸隆之父)与幸隆等逃往上州吾妻郡羽尾。

  上州吾妻郡居住着很多海野氏的支族,是栋纲、幸隆绝好的逃避地。栋纲等藏身于羽尾幸隆的岳父羽尾幸全领地内,战败的幸隆受到其妻家的庇护。

  栋纲在羽尾召集生还的一族,想饲机夺回旧领。然而,对关东管领家不满的幸隆与想借助管领家威光恢复旧领的父亲栋纲意见相左。幸隆意识到关东管领家不过是幕府的役职,幕府健全管领才有权威,幕府衰弱则役职也没有任何意义。幸隆对父亲、舅舅失去了信心。

  天文十年,将滋野一族赶出东信浓的武田信虎被其子武田晴信(后来的武田信玄)逐出甲斐国。新家督晴信不但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然而在国内的农业、治水、土木工程等方面倾注了全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而且,晴信还重用在海野平合战中战败投降的望月、祢津氏及其家臣。幸隆开始产生借助晴信之力,而不是管领上杉家,恢复其旧领的想法。

  幸隆再次劝告父亲海野栋纲臣从武田家,这使得依旧想依赖管领家的栋纲极为不满。想要依赖仇敌武田晴信的幸隆成为海野一族的耻辱,父子之间积冤愈深。

  幸隆越来越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不久即得到栋纲和羽尾入道派出刺客前往羽尾的屋敷的消息,甚至羽尾的军队也开始出动。当夜,幸隆与其嫡男信纲秘密逃往甲斐,出仕晴信。 与父亲、岳父诀别的幸隆受到了晴信的欢迎,名门真田家的时代开始了。

  幸隆出仕武田家后将家纹月轮七九曜改为后来的六连(文)钱,以示与海野家完全断绝关系,后幸隆以其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攻之(鬼)弹正”的称号。

  不久后,海野栋纲在羽尾的屋敷内被暗杀,埋葬于屋敷的裹山。这就是父子相克的最终结果。

  天文十四年,幸隆恢复了以前的领地。后真田幸隆臣立下许多战功,从信玄处获得本领真田乡和“六纹钱”军旗,并受赐真田姓。

  户石城之战

  天文十年开始,埴科郡坂城城主村上义清利用户石城为据点,不断侵食小县郡、佐久郡。户石城在被村上义清占领以前估计为在地领主、土豪所筑的山城,后经义清扩筑。户石城以南的平地自古就是信浓的要地,并可以控制砥石山一带。天文十九年,与村上义清对立的武田信玄大军将村上军包围在户石城内。

  武田家家臣驹井高白斋在其日记《高白斋记》中写道,八月二十四日户石城敌情偵察,九月九日进攻正式开始。信玄在进攻户石城的同时对依附村上氏的豪族进行怀柔,调略一直延伸到川中岛地区。九月一日,埴科郡的清野氏内通信玄。九日夕刻,武田军发起总攻,但遭到户石城内村上军的顽强抵抗。武田军笼城近一个月,期间更高井郡须田氏为内应,依然没能攻下户石城。长时间的包围战是战况对信玄越来越不利。二十三日,长年与村上义清对立的高梨政赖感到信玄来袭的危机与义清讲和,联合村上军进攻投降武田方的埴科郡诸城。此时,信玄必须作出决定,是在村上军本队赶来救援之前攻下户石城,还是及时退兵。九月二十八日,信玄确认义清本队出阵,但直到三十日才决定撤退。十月一日,开始撤退的武田军遭到村上军的追击。信玄不得不派出殿军部队,才使本队勉强退回望月城。重臣横田备中守等一千人左右战死。史称“户石之崩”。

  真田军在此战中驻守户石与川中岛盆地之间的地藏峠,警戒村上军的异常活动。察知村上军本队出阵后,真田军参与武田本队的撤退战。 

  “户石之崩”后的次年天文二十年五月下旬,真田幸隆夺取户石城。《高白斋级》中仅记载为,“户石ノ城真田乘取”,没有任何详细情报。是奇袭攻略,还是调略开城至今不明,但能够抵抗武田军主力强攻的户石城应该不会是被真田军正面攻落的。之后,户石城被真田幸隆作为真田家的本城使用。

  战国中后期的真田氏

  永禄二年,幸隆随晴信剃发,改名一德斋。 川中岛合战后,幸隆的长子信纲继任家督。信纲为武田信玄侧近,于其父一起转战各地。后成为 “武田二十四将”中的一人统领二百骑。永禄四年(1561年)川中岛合战中加入山本勘介所定的“啄木鸟战法”奇袭队。后又参加信玄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三方ヶ原之战”。天正二年(1574年),其父幸隆去世。次年天正三年,武田胜赖于长篠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真田信纲与其弟昌辉战死。家督由幸隆的三男昌幸继任。

  昌幸原为信玄近侍,后任足轻大将。信纲、昌辉在世时,信玄命其继承武田名门武藤氏,在这段时期内被称为武藤喜兵卫尉。天正七年(1579年),昌幸跟随胜赖进兵上州,夺取沼田城对岸的名胡桃城,后以沼田城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扩张。

  然而此时,主家武田氏已经开始衰退。天正十年,胜赖自尽于天目山,武田氏灭亡。武田氏灭亡后,昌幸从属信长,信长死后从属家康。不料家康要求昌幸交出沼田城,遭昌幸断然拒绝。家康随后即派大军前往征讨,但却被昌幸以绝妙的战术击败。此战后真田家威名大震,并与德川家决裂。

  之后,昌幸臣从秀吉保住了领地,然而其仍属家康的实际指挥下。嫡男信之出仕家康,次男信繁出仕秀吉,后分属两家而战。

  关ヶ原合战,长男信之依旧留在家康处,昌幸与次男信繁从属西军,将取道中山道前往关ヶ原的德川别动队德川秀忠大军死死的钉在了上田城。德川军第二次败于真田军之下。然而,关ヶ原合战西军最终败北,经嫡子信之求情,昌幸、信繁免去一死幽闭于高野山。

  昌幸于大阪之阵前去世,信繁改名真田幸村被丰臣秀赖召入大阪城。幸村在两个大阪之阵奋战,得到“日本第一强兵”的称号。最终突入家康本阵,无奈实力相差悬殊,幸村战死在大阪之阵中。

  真田氏的家系由信之子孙所领十万石大名传至明治维新。

  关原以后

  待续……

家纹

真田信之

印章

真田信之

花押

真田信繁

家纹

真田昌幸

印章

真田昌幸

花押

真田昌幸

真田伊豆守信之

“处事柔和,可忍辱负重。言语不多,有怒气也只会放在心里。” 这些话就是真田信之的亲弟弟真田左卫门佐信繁(幸村)对他的评价。

信州松代藩十万石的藩祖真田伊豆守信之的事迹被他的父亲昌幸和弟弟信繁所发出的耀眼光芒所掩盖,变的不为人所知。

真田信之生于永禄九年(1566年)。他是真田安房守昌幸的嫡男,生母是昌幸的正室山手殿。因为比信繁早一年出生,所以得到了源三郎的幼名。

当时的真田家不过是一个地方豪族,转仕武田家、北条家、上杉家、德川家各家。真田昌幸也为称为“表里比兴之人”。就在这个由织田政权向羽柴政权交接的时代,源三郎元服,改名信幸。

然而在这之后,昌幸把信幸派往支城沼田城,让他作为真田家的分家。一说是昌幸溺爱次男信繁,故而疏远信幸。也有说是因为信幸拥有六尺的高大身材,完全不象身材瘦小的昌幸,反而是与他的祖父真田一德斋幸隆极为相似。昌幸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了自己所敬畏的父亲的影子,因此开始疏远信幸。

真田信幸的名字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天正十三年(1586年)真田军迎击德川军的第一次上田合战上。当时信幸指挥先锋部队击破鸟居元忠旗下的德川军。在父亲昌幸的熏陶下,信幸同样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武人。那时正在上杉家做人质的信繁并没能参加这次战斗。

信幸二十四岁时结婚,妻子是德川四天王中的一人本多平八郎忠胜的女儿小松殿。之后,信幸开始慢慢接近德川家康,他那温厚诚实的品格受到德川家康和本多忠胜的喜爱。

庆长五年(1600年),真田家的三人昌幸、信幸、信繁在关原合战的前夜做出了惊人的选择。昌幸和信繁参加了石田三成的西军,而信幸则跟随德川家康从属东军。信幸不赞同与父亲和弟弟那种拼死一战的观点,他可以看到德川家康卓越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并相信家康才是下一个时代的王者。

最终关原合战以东军取得胜利而告终。但是昌幸和信繁在上田城下出色防守使得德川秀忠率领的东军第二军至终也没能赶上关原的决战。最初,家康想要处以真田父子死罪,但信幸在诸将面前放言;“父亲如死,信幸定当切腹。”在他的努力下,昌幸、信繁两人被罪降一等,流配纪州九度山。信幸改名信之,弃用了父亲昌幸的“幸”字。

十几年后,大坂之阵勃发。真田信繁受丰臣秀赖的要请,进入大坂城。信繁本人没有领地,也没有领民,准备在大坂展示他的生命之光。而信之为了保护沼田以及上田的领民,必须向德川家表示忠节,他派出他的嫡男信吉、次男信政前往大坂。

经过大坂两阵,大坂城最终还是被攻落。信繁得到了“真田日本一之兵”的决赞,与大坂城共同存亡。信之强忍下心中的悲痛,因为他的真正战斗开始了。喜爱信之的家康去世,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儿子秀忠。德川氏因为害怕信之勾结上田的土豪作乱,突然将他从上田移封至松代。

移封松代的信之开始致力于领内的政务。他教导家臣,“听到百姓在种田时的歌声应该感到愉悦。”信之深得松代的领民的信赖。同时,信之发挥他卓越的政治能力,配合手下的谍报组织,与想要将他改易的幕府周旋。

真田信之在他九十二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在从事政务,并在第二年将家督之位让给信政。但是信政急死,信之又再次为了家督的相续问题而操劳。万治元年(1659年),真田一当斋信之去世。

信之的弟弟信繁被后人评价为“天才肌的战争艺术家”,而信之则被称为是“伟大的平凡人”。

 

真田左卫门佐信繁

真田左卫门佐信繁是他的本名,而真田幸村是经过后人渲染后人物。他作为信浓豪族真田家的次男,在关原合战中的上田城攻防战成名,经过十四年的流人生活后进入大坂城;大坂夏之阵中将德川方总大将德川家康逼入绝境,最终力尽讨死的传奇生涯被后人写成小说流传至今。他也是战国最著名的武将之一。信繁作为“军配者”,在大坂夏、冬两阵半年内的表现,使他得到和他的父亲昌幸、兄长信之同样高的评价。

永禄十年(1567年),信繁生于甲府。他是武藤喜兵卫的次男。幼名御弁丸,后该名源二郎。其兄源三郎,就是后来的松代藩祖真田信幸。

父亲武藤喜兵卫在信繁诞生时年仅二十一岁。他是谋将真田幸隆的三男,作为武田信玄的近习而得以继承甲斐的名门武藤家。在信玄死后的天正三年(1575年),继承真田宗家的兄长信纲、昌辉战死,喜兵卫得以继承真田宗家,该名真田昌幸。天正十年(1582年),昌幸在武田家灭亡后运用权术,不断更变主家,被世人称为“表里比兴之人”、“稀代的横着者”、“生得危险的奸人”。

但是昌幸对主家武田家报有忠胜的敬慕之情,源二郎元服后就以武田信玄的亲弟弟武田典厩信繁的“信繁”为名。武田信繁是智勇双全的武将,他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信玄。永禄四年(1561年),武田信繁在川中岛合战中战死。昌幸为了表示对武田家的敬慕,故而给源二郎起名信繁,而没有用真田家代代相传的“幸”字。

信繁年轻时正是真田家最为兴旺的时代。父亲昌幸周旋于上杉家、北条家、德川家等周边有力大名之间,在上田筑城,将上田沼田城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天正十三年(1585年),在上田城击退德川家的大军。但是信繁此时正在赶往海津为上杉家人质的路上,并没有留在上田。信繁一到上杉家就受到上杉景胜的厚遇,赐以知行一千贯。

上田城攻防战之后,信繁被从上杉家招回,又被送往大坂城作丰臣家的人质。信繁深得天下人丰臣秀吉的喜爱,赐以从五位左卫门佐、丰臣姓,任秀吉的近习,还把五奉行之一的大谷吉继的女儿嫁给信繁。而此时信繁的兄长信幸正在德川家康处为近习,并迎娶了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胜的女儿。不同的婚姻关系决定了以后兄弟两人的命运。

庆长五年(1600年)七月二十一日,真田昌幸、信繁父子跟随德川家康的上杉讨伐军先锋着阵下野犬伏。正在这时,石田三成的密使前来告知真田父子西军举兵一事。昌幸显得非常的激动,马上找来了宇都宫在阵的信幸,父子三人在一起促膝密谈。嫡男昌幸主张加入东军,次男信繁主张加入西军,连一向冷静处事著称的昌幸本人都举棋不定,不停的来回走动。

最终昌幸和信繁父子从属西军,信幸从属东军。信幸马上返回宇都宫德川秀忠军中,昌幸和信繁父子则通过赤城山麓回上田城准备笼城。德川秀忠率三万大军沿中山道一路西上,准备和经东海道西上的德川家康军会师。而此时真田父子所在的上田城仅有士兵二千五百人。九月一日,秀忠到达轻井泽,并派出本多忠政和真田信幸为使者劝告昌幸降服。劝降遭到拒绝后的九月五日,秀忠军开始向上田城发动总攻。然而却遭到真田军的突然袭击,秀忠军大败后退往木曾路。一直到九月十五日关原合战结束,秀忠军也没能赶到关原战场。

虽然西军最终战败,但是真田父子以二千五百人将秀忠三万大军钉死在上田城轰动了世间。从当时三十四岁的真田信繁在上田城合战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优秀指挥官的出色才能。

由于西军的败北,真田父子原本是要被家康处以死刑的。但是在加入东军的信幸和他的岳父本多忠胜的再三恳求下,真田父子被罪减一等,流配纪州高野山。同年十二月,昌幸、信繁父子出发前往纪州,同行家臣仅十六人。与此同时,信幸为了将来传下真田家血脉,去掉了被忌讳的父亲昌幸的“幸”字,该名信之。

到达高野山的真田父子一行住在莲华定院,那里被世人称为九度山村。真田父子在九度山依靠上田的信之以及旧臣送来的生活费勉强度日,随行的家臣还一起做真田纽拿出去买钱。由昌幸亲笔书写的借据还流传至今。也有说是真田父子一行在九度山整顿军备,等待机会打倒德川政权。

在蛰居期间,昌幸为了帮助信繁再出世,通过家康的侧近本多正信请求赦免罪行。然而在事情还没有结果的时候,昌幸本人就在庆长十六年(1611年)六月四日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昌幸死后,随行的大部分家臣也回归了上田的信之处。九度山上就留下了信繁一家过着寂寞的生活。

在庆长十七年信繁写往上田乡里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此时信繁已经年过四十,他的身心都显的十分的疲惫。他已经是一个身上染病,牙齿松动,连头发也开始发白的半老之人。在他的身上一点也看不到以后被世人称为“鬼”的猛将的影子。

信繁虽然是个英雄豪杰,同样也是一个平凡人。他和他的兄长信之同属那种“外柔内刚”的人物。

庆长十九年(1614年)十月,在配所虚度暮年的信繁的命运突然发生了转机。钟铭事件后,大坂城的淀君等人下决心要与家康决战。大坂城的使者带来黄金二百枚、银三十贯及手土产,邀请信繁进入大坂城。是年,信繁四十八岁。

信繁本身就原为秀吉的近侍,真田家也深受丰臣家的恩惠。信繁为了报答丰臣家的恩情毅然入城。十月十日,信繁引军一百三十余人进入大坂城。

信繁心里清楚,大坂方其实处于很明显的劣势。但是当他想到他的父亲昌幸,想到上田合战大胜秀忠军,自己从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过的最为充实的日子,信繁无法忍受那种无为的生活。幸运的是,真田宗家由深的家康信赖的兄长信之继承。这使信繁可以了无牵挂,把大坂作为他表演的最后舞台。

大坂城内与信繁一样同是原大名家出身的后藤又兵卫、长宗我部胜亲、毛利胜永、明石全登等著名的牢人众被称为“五人众”,受到特殊的厚待。

但是大坂城的运营权利全部掌握在大野治长等丰臣秀赖的侧近及淀君等女官众的手上,信繁等牢人众的意见被完全无视。这样的军议注定了大坂方最终的幻灭。

庆长十九年十一月,德川二十万大军将大坂方十万人团团包围在大坂城内,后世称之为大坂冬之阵。信繁等牢人众出城迎击的提案被采纳。信繁在玉造御门以南筑起著名的真田丸,亲率五千人驻守。因为信繁十分清楚,大坂城以南没有任何天然的障碍可守,自然成为敌军主力攻击的目标。五千真田军所用的全部军旗、指物、甲胄都是武田家以来的赤色装备。

事实证明信繁的猜想是正确的。十二月四日拂晓,德川方主力井伊直孝、前田利常、松平忠直军以晨雾为掩护,开始向真田丸发起进攻。信繁巧妙的运用空堀诱敌,然后用铁炮齐射,最后主力杀出。松平军四百八十骑、前田军八十余骑讨取,德川军杂兵讨死无数,真田军获得全面胜利。

经过真田丸一战,家康认出了这个真田昌幸的遗子。家康马上派出本多正纯和信繁的叔父当时任德川家旗本的真田隐歧守,以信浓一国为条件前往调略信繁失败。

在激烈的今福合战和真田丸攻防战后,大坂冬之阵此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合战。十二月中旬,家康提出议和。二十日,和议成立。虽然信繁竭力反对这样的结局,但是他的建议被淀君和秀赖的侧近驳回。不久后,家康就运用他高超的谋略填平了大坂城的所有壕沟,大坂城变成一座只留下本丸的“裸城”。

元和元年(1615年)四月十日,家康借口出席九子义直的婚礼,率军着阵名古屋。事实上既是家康再次侵攻大坂的出阵。

而大坂方在和议成立后,信繁等牢人众的意见根本不被掌握实权的侧近所重视。但是在冬之阵中立下战功的信繁等牢人诸将赢得了丰臣秀赖的信赖,这自然就引起了丰臣谱代家臣的妒忌。

在休战中的三月十日,信繁在写给出嫁到小山田家的姐姐的书信中就写道,他虽然获得殿样(秀赖)的信任,但是侧近众对他们的排挤与日俱增。信繁心里充满着孤独和绝望。

五月五日,家康和秀忠率大军在大坂城东北布阵。大坂军依靠夏之阵后成为裸城的大坂城,已经无力在城外进行野战,完全处于劣势。

五月六日,勇将后藤又兵卫、木村重成、薄田兼相先后战死。真田军与伊达军激战,击破伊达家引以为豪骑马铁炮队。在真田军接到撤退的命令退出战场时,伊达军连追击的力气都没有了。

五月七日,大坂方挑起最后的决战,在茶臼山至冈山一线布下迎击线,信繁率真田军布阵茶臼山。当日,信繁身穿绯威的铠,头戴白熊付鹿抱角前立的兜,手下士兵依旧是全身赤色装束。在他的面前是松平忠直指挥的越前军,然后就是家康的本阵。

最后的决战开始。真田军三千正面突破越前一万三千大军后,信繁率剩余的部队从背后突击家康本阵。虽然真田军的进攻一度被压制,但他们依然不停的向家康的本阵突进。这完全出乎家康旗本众意料的攻击,令家康的本阵倒退了三里。连家康的马印“金扇”都被丢在了地上,这是自三方原以来第一次,家康本人都一度想要自刃了断。终于,在顶住了真田军的三次突击后,家康从玉造方向脱出。信繁力尽,在茶臼山北部的安居天神附近战死。此时的信繁年仅四十九岁。

信繁的嫡子大助幸昌也在大坂落城之时殉死。

信繁在大坂最后近乎自杀的突击,使他获得了“真田日本一之兵”的称号。“真田左卫门佐”的名字遭到德川家的忌惮。他被人们称为“真田幸村”,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浅谈战国饮食

                   作者:百年无踪

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频繁,饮食也变得以服务武士为先。原先在公卿贵族中是不食用肉类的,肉类食品是没有身份的农民猎人才吃的。渐渐的公卿们变得营养不良,而什么都捕食的农夫或猎人就显得健康多了。打仗的武士们用自己的性命和身份相比,可能觉得是性命和肚子比较重要。而且鹿肉更是美味中的美味,因此就出现了名菜胡椒盐烧鹿肉。不过胡椒盐烧鹿肉不适合作为干粮,而且要做好这道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战场上就有些不合适了。一到打仗时,战士们就会把打仗所需的食物带到战场上去。因为握寿司在短时间内就能吃,而且也很容易能填饱空腹,所以被当成非常重要的粮食。握寿司是一种用米饭包着馅,外面再包一层海带一类东西的团子。虽然很容易能填饱肚子,可是也很容易使武士们口渴,武士们就携带着烤过后的味块,上战场时只要把它溶于汤后便能饮用。于是在日本料理里面绝对不可或缺的味噌汤就诞生了。就一份味汤也能喝的津津有味的武士们来看,挂面就是份奢侈品了。挂面是室町时代以前从中国传入的,在当时除了酱油、酒之外,像柴鱼、昆布等的调味料也有发明,更增添了汤汁的美味。提到了面条,不能不说说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甲州军队所喜爱的食品就是把像是乌龙面一般的面条和蔬菜一起煮,然后用味噌来调味,这对于要用体力决胜负的军队士兵们是极有营养的。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下,当初在川中岛时,武田军撑了那么长的时间会不会就是因为面条的威力。


记得在电影《织田信长》里,描写正德寺会面的宴会上,信长和道三在唏里呼噜地就着泡菜喝稀饭。从这里可以看出可能是由于战争的缘故,即使是所谓的宴会也不过只有如此的规模。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知,在当时,稀饭和泡菜的确是比较普遍的食物,而且不仅仅是在早餐和晚饭时候。
在寺庙里,无论是本愿寺的一向宗还是旧宗,都是以素食为生。在镰仓时代就开始的用油及味噌做出的油豆腐逐渐的变成了僧侣们的主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小麦粉制作非常简单,还是僧侣们受到了中国北方风俗习惯的影响,挂面、乌龙面、豆沙包等等用小麦粉所制成的食物都被当成下午茶的点心。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茶。茶在镰仓时代就已经非常的普及了。曾有记录说是有位名为源实朝的三代将军,喝了茶之后,宿醉的情况马上得以改善。而且,因此便被认为有延年益寿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于酒类。在那个时代,由于南蛮的渡来,洋酒已经出现在日本了。但是由于其价格的关系,洋酒仅仅是作为南蛮物的珍品而没有出现在大众的餐桌上,而本土出产的浊酒和清酒就相对得更加得到民众的青睐了。豪饮的福岛正则得到名刀的传说虽然可能是有些夸张,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无论是浊酒还是清酒度数都不是很高:这也许是由于当时粮食缺乏的缘故吧。他们的酒器,我们从电影里可以看到,一般都是很小的杯子或者碟子,也不可能盛很多的酒。就如此来看,纵使有正则那样的酒豪,豪饮的机会还是少啊,毕竟在当时动荡的时代,想要活命已经不简单了,哪里还能想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