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冈铁舟像

“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洞山禅师 《五位君臣颂》)万事之法,皆有其质。汝拥双目清明,自是早早了然于胸。然何以云山雾罩遮蔽?”

適水和尚一席话,犹如昏暗夜幕中一盏明灯,山冈铁舟猛地感悟到,自己思索了整整十七年的难题,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光明大道。

时间是明治十三(1880)年三月十三日 玄武馆

往常这个时候,本应是一片喧哗的道场今日却出奇地安静。唯一的声音,只是道场练武场四围的众弟子窃窃私语。

“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铁舟先生啊!”

“是啊。听说他也是师匠的弟子耶。”

“呀,是不是啊?那这幺说起来,先生不是我们的同门吗?”

“嘘。静声。师匠出来了。”

仅有的一线低音议论,此刻也消失无踪。在众人的注目礼中,穿着一件灰白色、略显微旧的武士服,浅利又七郎义明银发满头,虽已然年迈却是异样健壮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中。

“师范样!”肃立场中,一直纹丝不动的山冈铁舟,必恭必敬地朝向彼之一生最为敬重的恩师躬身施礼。

“哦,铁太朗啊!好久不见。” 浅利又七郎义明笑问道,“想通呢?”

“是的。师范样。” 山冈铁舟略点一点头。

“还记得我与你最初的那次试合吗?”

山冈铁舟浑身猛然一震。岁月如梦,转眼已经是快二十年啦。山冈铁舟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文久三(1863)年,首次与浅利又七郎相遇的情景。

当时的自己,求剑于千叶周作道场,剑术一日千里。得以强悍剑风获“鬼铁”之誉。一时间道场内外,全无敌手。终有日闻得中西一刀流浅利又七郎之盛名,前往求战。谁料千叶门下已无对手的自己在木刀试合中面对又七郎竟然完完全全被又七郎的超然气势所压服,全身宛如受绳索束缚,难以动弹,只得投剑认输。明白了与真之高手间得差距,毅然投入中西一刀流,望可习得浅利又七郎武学之精髓。

一晃,已是十七年过去了。这六千二百个昼夜的漫长日子中,自己始终处在疯狂的边缘。没日没夜得修业,甚至不惜参禅,妄悟得“剑禅一如”之法以补剑术之欠缺。历经了十七个年头,始在適水和尚一番点醒下,彻底悟得剑道至境。

“那,我们开始吧。”从不拖泥带水是又七郎的习惯之一。

接过一旁弟子递上得竹剑,山冈铁舟与浅利又七郎的眼神都紧紧锁住了对方。浅利又七郎看似平淡无奇地以中段平眼构势,然而处于其对立面的山冈铁舟却感受到的是无匹的惊人迫力。这就是剑豪浅利又七郎的气势,不战而屈人之兵。换作其它门下生,怕在又七郎跟前,此刻已是刻刻艰辛,动弹不得了吧。

但,他却不同……

因为,他是山冈铁舟……

山冈铁舟长吸一口气,再缓慢吐出的同时,以右手单手轻松握住剑柄,两臂缓缓放下,成自然状。

“这是什幺架势啊?”……“莫非铁舟先生这样就认输呢?”……“不愧是师范……”

四周众人的议论,此时的浅利又七郎却是一字一句也未能听进去。此刻在他的内心,已被无尽的讶意所占据。

“无敌无我,无念无想……好……好个无构之构……”不自觉地,冷汗,从又七郎的额头渗了出来。

“罢了……” 浅利又七郎松了口气……

“余已非汝之敌矣,果不负汝十余载之苦修。” 又七郎投剑认败。

周围一片哗然……

“作学有成是无他由。求道自成亦无他法。予九岁立志求剑,先从真影流久须美闲适斋,后随北辰一刀流井上清虎入门修业,其间与诸流之壮士试合数以千万计。其中间刻苦精思约已二十年有余,然终不得参悟使吾境攀入安心之地。兹中锐意进取欲遇剑道明眼之人,四方探求。偶知有云一刀流浅利又七郎者,中西忠太之二男,伊藤一刀斋继一刀流正传之达人。予闻道窃喜,往而以求试合。果与世间普传之剑术大异,外柔内刚,精神凝注呼吸间,尽吾能未可知胜负之机。真可谓明眼之达人也。是从试合而知吾道远不及也。自此后修业不怠,惜终不得胜于浅利氏之方。故日于诸人试合后,皆以浅利未假想之敌应对。然浅利忽与之剑,若不动大山阻于前,不得越。常言胜之不可为。至明治十三年三月三十日清晨起于卧,突感从前若迷幻与浅利对剑今已然辨晰,剑前长久盘绕之浅利幻像至此不复。兹于终悟得真无敌之极所在往而求浅利氏受我术之试验。浅利曰,大之妙理悟得,始开吾术号曰无刀流。呜呼!诸道之修行皆是如此。古人曰业因勤而精。使勤必可至其极至。请诸学之人望勿生懈怠之心。 ———— 山冈铁舟 《作学有成是无他由》

若论,历代剑客参政者几人。答案是多多:剑豪大名北畠具教、江户柳生开创者柳生宗矩,乃至将军足利义辉。但若补议,众人中,谁可达至“剑•禅•书”三道达人者,唯有一人尔,乃是——山冈高步铁舟。

山冈高步铁舟,原名为小野铁太郎,乃是江戸本所的御藏奉行小野朝右卫门高福与其妻矶女冢原氏的第四子。天保七(1836)年六月十日出生于江户城。年幼的铁太郎,打小便对剑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九岁起便随久须美闲适斋修行真影流剑术。十岁那年,父亲高福调任飞騨高山郡代,于是带着一家老少赶赴高山就职。大约从十三岁起,铁太郎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禅道。对于禅之道的修炼所带来影响,一直伴随着山冈铁舟的一生。铁舟也因此被后世之人称之为幕末的剑豪禅师。当然,这是后话了。

时间到了嘉永三(1850)年,十五岁的铁太郎拜在了当时的大书法家、六十九岁的岩佐一亭门下学习书法技艺。并于同年,写下了其一生之“人生训”——《修身二十则》。后,铁舟称其为人与人之间必须克守的最底限度的“人伦之道”。

《修身二十则》

——不可谎言

——君之恩不可忘

——父母之恩不可忘

——人助之恩不可忘

——不可妄视神明

——不可欺辱弱小

——己心中隐事,不于求他人

——不可乱言

——不可讥笑他人不幸

——力所能及帮助他人

——不可因往日之微善而自故

——不可践视粮食,需知草木土石之粗末,农业之艰辛

——故意的装饰只能掩饰表面而不可遮盖心之污浊

——识礼仪,懂大体

——需知何日何地与何人接触所应具有的心得

——己所行之事不因刻意仿效他人

——不可因名利而做学问

——无谓人之能是否全面,切记不可一概抛弃,或是嘲笑

——不可因己之善行为人所知而骄傲,需谨记全心努力

少年的铁太郎,由于出身在中等的武士家庭,谈不上富贵但也称得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让他有了更多的闲暇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另者,其父小野高福对小铁舟的支持与培养,对日后山冈铁舟成为一代剑豪也是有莫大关系的。比如在嘉永四(1851)年十二月,铁太郎完成真影流修业后不久,高福便为他诚意邀请到了其剑道人生中的第二位老师——北辰一刀流高手井上清虎。这件事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其后山冈铁舟会拜入北辰一刀流千叶周作道场做门下修行。

就在这一年的九月二十五日,铁太郎母矶女冢原氏病逝于高山官邸;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父亲也病死了。铁太郎带着年幼的五个弟弟于嘉永五(1852)年七月二十九日回到江户,投靠了他的义兄小野矶三郎。经过三年的努力,小野一家的生活逐渐安定了下来。这才松了口气的铁太郎又有了重新寻求梦想的心境。通过以前的老师井上清虎推荐,小野铁太郎进入了讲武所求学,并先后拜在千叶道场求剑、从山冈静山习枪术。不久(大约也就半年光景),枪术师范静山暴毙,山冈家后继无人。机缘巧合下,铁太郎被收为了山冈家养子,并娶了静山妹妹英子为妻。就此,小野铁太郎正式更名为山冈高步铁舟。

更名为山冈铁舟的翌年,也就是安政三(1856)年,二十一岁的铁舟已经成为了出类拔萃的一流剑客。经玄武馆推荐进入了讲武所担当起世话役。第二年的安政四(1857)年,自觉剑禅颇有精进的铁舟,开始动手创作《修身要领》。铁舟二十三岁时,《修身要领》及《心胆炼磨之事》一篇完成。同年,心怀忧国忧民之志的铁舟,还写下了一文《宇宙ト人间》以抒发己之抱负,并借此拟定了自己前进的方针。安政六(1859)年,发生了大老井伊直弼对拥护一桥庆喜的尊攘派进行的残酷地镇压事件。史称“安政之大狱”。而山冈铁舟在这纷乱的一年中,结识了挚友清川八郎。两人一见如故,相似的政治抱负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一同组建了尊皇攘夷党。铁舟并还专门为此写下了《生死所重几何》一篇,借以抒发己之胸怀。

《生死所重几何》

常言武士道下看轻生死,谓之世间盛行,吾观之不尽然。即有武士之道,然谓之人本性,终究是恐惧死亡,因有卑怯千万。说到底,若遇急死之事,当事时,怕是无几人再循武士之道。本来俗人,单以智能过他人,遇急死之事,必以妙法以脱,恐惧生死也。人或言贪恋于生死,皆因此亦人生之大事,不同于寻常也。
世间事万变末测,略动及够着,其难堪以忍受,因而绰之也,谓有达此境遇之时,大事之处理至,必做苦心惨憺之状,再难所为只旦求不死。或言责备之,然试想历尽万重折磨终难逃一死,又几人许之?实是炼胆之实薄,忠孝仁义之诚缺乏,无可奈何也。毕竟生死之前,便是愚钝者也因顾命而做此之。

文久三(1863)年,二十八岁的山冈铁舟作为了浪士队(新撰组的前身)取缔役,随将军家茂上洛。不久,又统领着浪士返回江户。在这段时日期间,山冈铁舟与日后新撰组局长近藤勇历史性地相会了。

“文久3119日(186338日),根据浪士取缔役山冈铁舟大人的书状召唤,近藤受命前来”
————(文久3118日付佐藤彦五郎宛近藤勇书简)

然而,在江户等待他的却是好友清川八郎遭遇刺客袭击身亡的噩耗。铁舟痛心不已,并因此暂时放弃了一切政治活动。恰逢此时,浅利又七郎之名闻得,往而求剑,败。从此铁舟拜入了中西一刀流,随浅利又七郎学剑,渴望早日超越其师。可谁想当此愿成真之日,已是十七年后的事了。

其后的几年,铁舟放下其它心思,一力为剑禅至道上而苦心钻研。平淡的生活直到明治元(1868)年山冈铁舟三十三岁时才被打破。铁舟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幕,在幕末的风烟四起中,悄然来到了。

注:

“偏正五位”说:曹洞宗宗祖之一的洞山良价所创,又称 “洞山五位”,可被看作是接引不同根性禅僧的方便之法,也可作为勘验禅僧悟境的施设。为: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在《洞山大师五位颂》中,洞山良价有这样的偈颂: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妍。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偏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赤胆忠诚:江戸无血开城

《岩仓公所藏正宗锻刀记》

川田 瓮江

 右相岩仓公、召刚示名刀一口曰、余平生谢絶赠遗。唯此忠臣所赠、今受以表其功。子其有以记之。刚唯唯、跪而问其来由。公曰、居。吾语子。 
    戊辰之乱、六师东征。幕帅徳川庆喜、屏居待罪。羣兵騒扰、势不可制。麾下有山冈铁舟者、以任侠闻。欲为庆喜捐躯解难、就其军事总裁胜安房谋。安房然之。乃兼程西上。
    当是时、有栖川亲王以征讨总督、驻营骏府。萨人西郷隆盛、参谋帷幄。先锋诸队已达川崎。铁舟驰过辕门、大呼曰、身是朝敌山冈铁舟。有急赴总督府。不敢不告。朝敌犹曰国贼也。众愕眙、莫之或止。抵小田原。候骑驰骤、一驿喧传曰、贼兵据甲州矣。翌日铁舟至骏府、见隆盛曰、君参军事。欲杀人乎、欲鎭乱乎。曰、鎭乱。曰、然则主帅待罪、死生唯命。何以进兵。曰、甲地接仗、非抗命乎。曰、遁兵啸集。事与主帅无渉。且夫无刑而伐之、服而舎之。是为有礼。君不执礼、吾复何言。吾有死耳。抑麾下八万骑、其不爱死者、岂独铁舟。天下或从是乱矣。隆盛悚然改容曰、且待之。顷者静寛内亲王•天璋太夫人、并遣使哀诉。使者战栗、言无次第。今子可与语。
   遂谒亲王、取旨来。曰、表诚立效、要行五事。曰、致城。曰、致戎器。曰、致军舰。曰、移兵士于郊外。曰、幽主帅于备藩。铁舟曰、谨领严旨矣。唯幽主一事、死且不能奉命。敢请再议。隆盛曰、事出朝旨。吾何敢容喙。铁舟曰、人各为其主。试易地论之。不幸萨侯有罪、君能甘付之他人手乎。隆盛沉思良久曰、子言有理。我以百口保主帅身。于是载书盟毕。拊铁舟背曰、好汉、入虎穴探虎子。我知其不期生还。然一国存亡在子身。不可以不自重。因授符遣去。
   铁舟举鞭而东、至品川。守兵谁何、拟铳马首。出符示之、得驰入府城。安房等大喜、植榜大逵、谕众安堵。已而六师止征讨、移封庆喜嗣子家达于骏府。徳川氏不絶祀。府下百万生灵、亦免肝脑涂地。
   后十余年、家达追思铁舟功、报以此刀。铁舟谓、此非吾功。庙谟寛仁之所致。遂归余焉。
   刚闻之、起拜曰、有是哉、公爱其人、并爱其器也。
   刀身长二尺四寸四分、广九分一厘、脊厚二分弱。两面各有血漕。起自茎、不及锋尖者、一寸九分。利刃切玉、凛乎秋霜、使人魂悸胆寒。茎长五寸七分二厘、广九分强。下豊上杀、穿二孔。下者径二分、上者一分六厘。其欛与室用白木、题武藏正宗、代五千贯、贞享二年三月六日、纪伊中纳言上云云三十余字。相传、此相州刀工藤原正宗作而武师宫本武藏所佩。纪伊藩主、购获以献之幕府。昔者武臣秉政、尤崇兵器。五礼赠遗、例用名刀。命工人辨眞赝、记价额以定品位。今曰五千贯、则品位之尊、可知矣。
   抑正宗者、旷古良工、生在元弘•建武之际。是时王室中兴、未几、天下复乱。所造利刃、往往为叛臣用。公苟鉴于覆辙、今日治平、犹不忘戊辰东征、兵马艰难之时、则此刀非独为公家宝器、即天下宝器。呜呼、其可不爱重乎哉。
   明治十六年纪元节、宫内文学从五位川田刚谨记。

这篇始作于明治十六年的《岩仓公所藏正宗锻刀记》,可以说是清楚底记载下了山冈铁舟一生在政治上最大的功绩。后人颂之,幕末有三舟,即是指的胜海舟、高桥泥舟、山冈铁舟三人。他们三人,皆是在江户幕府末期,作为幕臣而有活跃表现的杰出人物。陆军总裁胜海舟的丰功伟绩,我们在这儿也就不多说了,相信熟悉明治维新的朋友对他不会陌生。相对的,山冈铁舟的声名比之胜海舟安芳是远远不及,一般也只是因其身为杰出剑客而有名。这,完全是因为铁舟的身影多隐于海舟身影之后的缘故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铁舟,成为了维新的终结,也是维新顶点的“江戸无血开城”之役,恐怕是无法被实现的。有人讲,此役应该属胜海舟的功劳。不过,“江戸无血开城”之所以能成功,却的的确确是因为山冈铁舟之功。


年轻时代的铁舟肖像

时年是明治元(1868)年三月,以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为征讨总督的官军一派,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大胜德川幕府主力,大军开达骏府城(今静冈)。官军参谋便是大名鼎鼎的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当时西乡隆盛已经做出了进攻幕府的牙城江户的安排,并初步将攻击时间定在了同月的十五日,而且作战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可以预见,一旦这个计划得以实施,那幺有“百万城市”之称的江户,在不久必将陷入战火的摧残中,至太田道灌以下,前人耗费数百年的心血也必会毁于一役。就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山冈铁舟登场了。历史书上是如此记载下这一笔的:

“三月九日,山冈铁太郎(铁舟)接胜海舟手纸,往骏府拜会西乡。山冈当时只是一名地位低下的旗本。不过他同时也是位剑术达者,并精通于禅之修业,是有着非常气概的人物。他想尽办位挽救主家(德川家)的危急而四处奔走。不过,在最初,幕府的官员并没有特别注意他。直到三月五日,偶然遇见了胜海舟(当时掌控了幕府的全权),于是大胆提出了只身前往大总督府请求。胜以其非凡之眼光,认为山冈非是寻常之人。故尔全力支持他。并将给西乡之亲书一封,托付给了山冈。”—— (井上清 《日本之历史20•明治维新》要约)

还有说法是,当时是铁舟的义兄高桥泥舟向将军庆喜及胜海舟推荐了自己的义弟山冈铁太郎。因此才有了胜海舟与铁舟的“偶遇”。但不管怎样,据后来铁舟自己的回忆,当时的他带着“予之欲所至,国家百万生灵(江戸市中的住民)牺身不惜”;“心若青天白日,点无瑕疵一般赤心”的思想与胜海舟会面的(《铁舟随感録》——西乡氏接应之记 196页)

初始,胜海舟曾试探性地朝铁舟问道:“贵殿如何才可入得官军阵营中?”铁舟答曰:“若至官军之阵营,想是或斩或绑。欲上言一句话与大总督宫(有栖川宫),付刀受绑也是自然,但却非定被斩。若我办之事坏,理当欣然受死;若事成,则当皆如我意。然我想终不至于有无理杀人之借口,那往官军阵营又有何难?” 正是铁舟以这种自弃己身亦是巍然不动的坚定决心深深地打动了胜海舟,使海舟毅然同意了山冈铁舟的请求。

而接受了铁舟会见要求的西乡,对铁舟只身进入敌阵所显示的勇气(有胆竟敢在官军前大呼“朝敌徳川庆喜家来山冈铁太郎,赴大总督府”)非常钦佩。但是,由于处在敌我的不同立场上,两人在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置十五代将军庆喜的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到最后,山冈铁舟不惜以生命为赌的决意终于感动了西乡隆盛,最终作出了“将军之事,西乡自会一力承担”的约定。四日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在高轮的萨摩藩邸进行了会面,并就德川家及江户问题展开商议,这就是有名的“江户城让出会谈”。

此次会谈的结果,由于先前铁舟不歇努力,终于使倒幕派做出庆喜返回水户禁止外出,缓和了先前提出的条件,并取消了预定于第二天对江户城的总攻击,随后西乡返回骏府复命。三月二十日,倒幕派在包括西乡参谋参加的朝议上作出了免庆喜一死的决定。四月四日遣敕使桥本实梁、柳原前光二者往江户传达朝旨,令庆喜返水户闲居,并即刻让出江户城。四月十日东征军参谋海江田武次、木梨精一郎率七藩兵力开进江户城进行接收。江戸无血开城达成。

可以说,和平的到来,离不开山冈铁舟的功劳。因为他,将军庆喜幸留得一命,江户古城也同时避开了战火得荼毒。从这方面讲,山冈铁舟不但是德川庆喜的救星,还是避免了日本人同士间用血洗血的江户城战乱的英雄。


西郷隆盛于松崎屋源兵卫宅部屋会见山冈铁舟

然而,这样的大功绩却很少为人所知,这还是因为山冈铁舟本人对己之功勋所提甚少所致。或许,这样的情况是剑禅双修的铁舟在达至武士道之极地,修得“无私无欲”境地后的表现了。但是,对于这一面之缘,西乡隆盛给予了山冈铁舟极高的评价:

“据我所见所闻,不惜命,不重名,不慕官位,不屑金钱之人,始终少之又少。然则,非是这少中之少,恐难有成大事者。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参悟了无欲之境,他们每日夜所坚定不移的,是道!循正之道而前行不息者所拥有的自信,又怎是命、名、官位、金钱等所能打动的。”—— 《西乡南洲遗训》

这样令得西乡隆盛无比羡慕之人,乃山冈铁舟也。

而另一巨头胜海舟则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下:“骏府与西乡氏面谈,山冈氏东帰。君上之御意达,乞回总督府之御内书、御处置之个条书。山冈氏之沉勇,见之识高,为君上之英意之演说,实是令人佩服。”在胜海舟的笔下,对铁舟无私的人格与舍身的工作也不得不衷心敬佩。

注:
川田瓮江:天保元(1830)年~明治二十九年(1896)幕末时代松山(板仓)藩士、儒士,有终馆会头;维新后任宫内省诸陵头、博物馆理事、宫中顾问官。在明治汉学界是与重野成斋并称的大家。代表作有《随銮纪程》(8卷)、《文海指针》(4卷)

标签: 山冈铁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