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战国列将录 下的文章

浦上氏 

    浦上氏,纪姓长谷雄之后裔。家族起源于播磨国揖保郡上乡。元弘·;建武之乱时期,赤松则村从属于足利尊氏,以战功发家,此后浦上氏就以赤松氏被官的身份留名于史。
    嘉吉之乱时期,主家赤松氏没落,浦上氏与赤松政则为主家的再兴费尽心力,而政则是赤松氏遗臣赤松满祐之弟义雅的孙子。
    战国时代,浦上村宗弑杀主君赤松义村,夺取了播磨、备前和美作三国。成为战国时期下克上的典型。

 

备前松田氏 

    备前国守护松田氏一族。应仁元年(1467),松田远江入道道荣奉赤松氏之命任备前国守护代的守护使一职,巩固了家族的根基。
    应仁时期,随着作为备前守护的赤松氏之再兴,碑前松田氏也渐生野望。依仗着备前国西部的强大支持,松田元成发动了对赤松氏的讨伐战。开始时在山名氏援军的支援下占据了优势。但在备前西部的争夺战中失利。元成负伤,自刃于磐梨郡上村山。松田氏的叛乱就这样结束了。


 

磨後藤氏  

    利仁流藤原氏藤原公则出任备后守时首次使用后藤的苗字。源赖朝使以御家人的身份任职幕府,此后历任镰仓幕府的评定众、引付众,也多次出任室町幕府的幕臣。元弘之乱时期,后藤基明及时奉円心之诏参战,在京都对六波罗方的战斗中颇有战绩。此后的十年间以春日山城城主的身份在播州表现活跃。


 

新免氏 

    新免氏为赤松氏的同族众,室町中期以后迁至美作国吉野郡,以栗井城、小房城为据点。新免则重以栗井为居城,其子新免长重移居小房城,臣属赤松氏。此后成为冈、大谷、公文、下司、藤生、大野、石原、船曳、大原等美作国人众的联合盟主。
    新免宗实(宗贯)是自宍栗郡长水城主宇野氏一族领入的养子,继位为竹山城主,领有吉野郡的吉野庄、赞甘庄、大野保、大原庄和东西栗仓庄共五千石的领地。关原之战时从属宇喜多秀家出战。战败后成为浪人,后来出仕黑田氏。


 

糟屋(糟谷)氏 

    据《宽政重修诸家谱》,糟屋氏为藤原北家良方流。藤原元方生于相模国糟屋庄,以地名为苗字,遂有糟屋氏。
    播磨的糟屋氏又称加须屋氏,史略不详。远祖为糟屋有季,源赖朝封赐播磨国印东郡南条乡,以加古川城为居城。室町时期的守护代家族,战国时期与赤松氏和别所氏同为世继名族。
    战国时代,加须屋朝正与别所氏对立,被传入三木城处死。其弟武则改称糟谷,继任加古川城主,与其兄不同。后受黑田官兵卫推举,仕于丰臣秀吉。


 

安积氏  

    安积氏,原为播磨国宍栗郡安积保下司公文的御家人出身。元弘之乱时盛氏以御家人的身份参加了六波罗一方。后获护良亲王保护,从属于足利尊氏得本领安堵。此后在建武新政的叛乱中跟从足利尊氏。
    随着赤松氏势力的拓展,盛氏之子盛兼成为赤松氏的被官。在嘉吉元年的“嘉吉之乱”中,安积监物行秀讨取了将军足利义教的首级。行秀本就以赤松家的勇者著称,讨取义教后更是声名远扬。
    战国时代,在羽柴秀吉发动中国地区攻略前的长水城合战中,作为宇野氏家臣出战的安积久藏亦富盛名。


 

難波氏  
     平安时代末期始有备前国的武士以难波(Naniwa)为苗字。难波氏的情况则是训读作(Nanba).在《源平盛衰记》中载有备前国住人难波次郎经远、六郎经俊、三郎经房和难波五郎的简略记录。
    其后裔并有清水、难波两苗字。室町时期因幡守行资效力于赤松满祐属下,在嘉吉之乱中战死。赤松氏没落后,难波行隆移居,筑鸢渊山城。应仁四年(1470),行隆在山名氏的进攻中战死。其弟行季于文明四年(1472)年为山名氏攻破居城,亦战死。
    战国时期,难波十郎兵卫行丰,与嘉吉之乱没落后再兴的赤松氏结为姻亲,受赤松氏的重用。


 

明石氏 

    明石氏属宇多源氏赤松流,为明石郡伊川城主。另有一说则是古代明石国造的后裔,属大倭国造一族。世袭明石国造家明石郡司,子孙在镰仓时期表现活跃,历为赤松氏的重臣。
    明石氏美作国人支的明石全登在关原合战中为宇喜多军的前锋。大坂之阵中加入丰臣一方参战。大坂陷落后下落不明。

近江之鹰——浅井长政

近江浅井氏


浅井家纹 三つ盛亀甲 

        关于浅井一族的由来,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条公纲的私生子最先采用浅井这一姓氏。据传,京极氏家臣正亲町三条実雅的长子公纲在嘉吉年间(1441-44),被流放到浅井郡丁野村时得一子。此子元服后自称为浅井重政,并由公纲引入京极家成为家臣。
        传说终究只是传说而已。事实上,在嘉吉年间之后发现的不少证据充分表明了上述说法是不足信的。首先,出现有浅井之名的是在建保三(1215)年长福寺本尊药师如来背铭中;其后,又有布有宽喜三(1231)年年号的円满寺之古钟铭上同样出现了浅井氏的名号……等等。
        浅井氏,作为战国时期北近江豪族。其前身却非出自名门望族,不过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罢了。当传到长政祖父浅井亮政一代时,方才开始振兴。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浅井亮政此人文韬武略皆是上上之品。身为京极氏重臣的亮政,看准时机,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一举成功下克上,驱逐了上司京极高清。并以小谷城为据点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使得浅井之名崭露头角。而面对当年京极氏的强敌南近江六角氏定赖时,亮政选择与越前朝仓家结为同盟,同抗强敌。一时间,浅井家在亮政带领下,势力猛涨,丝毫不在六角之下。
        可惜人间五十年,岂有长生不灭者?亮政一生英雄盖世也终难逃天道循环的这一天。而浅井亮政膝下只有二子,一名高政,一个叫久政。长男高政向有「刚强而富有智略」的美评,为浅井家臣所瞩望。但不幸在大永六年十七岁时夭折。顺水推舟,很自然地,高政的弟弟,被称之为「豪气却无才智的不肖子」的久政就这么轻松地顶替了死去的哥哥继承了家督的位置。内政算是把好手的久政,在战阵之上的表现,叫所有浅井家人大跌眼睛(如果当时有这东东地话)。根本抵挡不住夙敌六角的攻势。最后,在亮政时代曾一度隆盛起来的浅井氏,到了他手里,只得以半附庸的形式才能继续存在。

幼鹰展翅

        天文十四(1545)年,久政的妻子小野殿在小谷城诞下嫡子,取幼名为新九郎 ,又称“猿夜叉”。在新九郎两岁时,祖父亮政过逝,父亲久政继承家督位置。很快,不敌六角的浅井,只能以投入六角家结下实际的服从关系为条件休战。于是乎,梦想着再次兴盛的家臣们怀念亮政掌权的时代,对久政开始失望,只能把振兴浅井的希望放到幼主新九郎身上。而新九郎年纪虽小,但表现出来的成熟与聪慧确实为众家臣所乐见。可以因为新九郎对那些不满父亲的家臣进行安抚,又使这两父子的关系紧张起来,久政看新九郎,就好像「老鹰看孩子一样」。
        永禄二(1559)年,十四岁的新九郎在小谷城元服行加冠之仪。仪式上,领取了祖父的“政”和备前守的名字,这让怀念祖父的新九郎十分高兴。但随后父亲久政因为臣服六角家的缘故,令新九郎接受六角义贤一字偏讳称贤政。这让新九郎很是不满。那知紧接着,久政又当众宣布「一日早与江南平井家,接亲子盟约」,强命他娶了六角家家老平井加贺守之女。忍无可忍下,沉寂多年的火山终于崩发了。
        不久,贤政邀请家老远藤喜右卫门,浅井玄番亮至其官邸,对他们讲道:「仔细想来,即便这是此乃父上之命,但想我堂堂浅井家继承人,怎能做佐々木(六角)的家臣平井之婿。依父上之意,此次江南之行,与平井接亲子盟约似乎是使我家继续存在而不可逆转之事。但是,我认为,安家治乱首虑应当是弓矢之取;布旗天下,需以武斗为其栋梁,其方乃正道。因此,治理强盛国家方为我之宿愿;与平井等接缘之事却非我所望。故欲将其女遣返,但这需要家臣你们的一致同意。」
        最后,家臣们终于达成共识:「如果殿真是想成为像您祖父亮政般的继任者,就应该清楚,久政殿绝没有一统天下的气量。而您,贤政殿,才是我们众望所归的浅井家领袖。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之势,只求偏安一地是行不通的。只有奋发图强方能保我浅井之业。殿之言(治理强盛国家方为我之宿愿)我等认为必有实现的一日。」
        家臣对贤政寄心以望,久政得知这一情况也是极为不爽。就这样,浅井内部发生了不小的骚乱。而理所当然的,平井家十分生气,向主家六角申请讨伐浅井,随后又得闻久政与亲子贤政之间势成水火。六角义贤以为,完全覆灭浅井的机会来了,遂于不久后发兵江北。江南江北斗争的始端形成。
        遣返平井之女的提案得以通过给了六角再合适不过的借口,大军一万直逼北近江。作为前线的佐和山城矶野丹波守,高宫城高宫三河守首当其冲遭受到六角军的急袭,可是向小谷城请求的援军,却还在久政的磨磨蹭蹭中迟迟未到。结果久政的部队是在高宫城落城之后总算缓缓赶至,可惜不但为时已晚,更惨是遭到士气正盛的六角军猛攻,全军溃败,狼狈不堪地退回小谷城,败走途中还被六角军趁势夺去了大尾城。
        而此时的贤政,却因为平井一事受到父亲久政的贬斥而无法参与战役,只能寄希望于被容许一同作战的木村日向守,然而最终浅井还是战败了。未能参与此次作战也成为了浅井长政一生的遗憾。
        而与六角的战争结束以后,久政又沉迷于鹰狩与游山玩水,不理政务。这使得早对他心存不满的浅井家臣团再看不下去了。暴怒的家臣聚集起来,异口同声地要求久政隐居并请贤政接任家督,执掌浅井家。
        当时浅井家在小谷城本丸旗本进行的评定会议给了诸家臣互相倾诉平日所想的最佳时机。浅井玄番亮.赤尾美作守.安养寺左卫门尉.木村日向守.山田入道顺唇斋.中岛左卫门尉等家老纷纷要求「追放久政,立贤政为家督以提高军队.将领士气」。听到众臣之言,浅井石见守则不停地劝止,「大家请不要再吵了,我们先去请贤政殿过来谈谈他的看法。我相信殿心中早拿定了注意」。
        贤政听闻此事,也匆匆赶到,向石见及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诸位所言均在情在理,但想过没有如果逼急了,那就是与父亲兵戎相见。这是天理无容啊!请恕我不得不拒绝这样一个明智的决定。」然而家老们马上回应道:「我们尊重殿的决定。不过,此事是我们经过再三考虑才敢当着殿面亲口说出。为的并不是要得到殿的承诺。想久政公最近只知鹰狩游乐,而大门紧闭,使我等意见难得上闻。如今也只有殿才能与我等同心协力,改变目下这对我浅井极度不利得状况。」
        家臣们异口同声的肺腑之言终于打动了贤政的心,翌日,唤来远藤喜右卫门,询问评定会议的结果。并立即邀请其中的强硬派阿闭淡路守;矶野丹波守;西野壹岐守至官邸商议。这些人,很早就有了疏远久政的表现,贤政此时召集他们正合他们的意愿。
        「此次请诸位家中重臣来此,是商议家督位置继承的大事。这绝非儿戏,所以我想请诸位与我一同商量个完善的做法。」
        在家中众人与贤政齐心协力下,夺权的阴谋在久政尚外出游兴时悄然形成。可惜对此一无所知的久政还在早崎海湾继续他的鹰狩时,而贤政已经在家中家老们的拥护下进驻了小谷城本丸。赤尾美作守.中岛宗左卫门.浅井石见守.浅井玄番亮等四人身着铠甲,开始向城中居民传达贤政继位家督的这一重大决定。「贤政虽说是对父谋反,然此举皆为浅井家业着想。如大家无法同心,则我浅井之命运堪忧,国将不国。」而家老们则赞同道:「贤政公此举绝非造反。久政大人不顾敌军深入我境,领地告急。只知游山玩水。致各地城主诉讼难以申上,大尾城因其怠慢而终陷于敌手。实在是难以服众啊!」
        为避免父子相见的尴尬,贤政委任浅井石见作为使者与久政交涉。而久政手下有四五十近侍对此表示不服,结果被统统流放到竹生岛去了。
        见大势去矣,久政无可奈何,只得卸下家督的职务,以辅助者的名义在井口越前守引导下搬到了小丸。浅井贤政正式成为浅井家家督。
        此刻时间,永禄三年十月五日,浅井贤政,十六岁。在全国诸多大名小名的举目注视下,逆改了君臣身份,继任家督位。一位超越其祖父古备前亮政的继承人,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领导起势弱的浅井家,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艰难地迈出了登上他人生颠峰的第一步。
        在继承家督后,永禄四年正月,贤政迎来他十七岁生日。江北的大名小名纷纷在年头的祝仪上送来礼物,每年一次的盛大的宴会从久政一代起就没停过。不过,面对这样的盛景,贤政却没有半分洋洋自得。接受六角义贤的偏讳,迎娶平井氏之女儿在久政考虑中,或许是维持家族继续存在的小安心理,但在贤政心中,就不这么认为了。
        与六角大战在即,怎可再受义贤的偏讳!贤政决意改名。浅井备前守长政之名由此诞生。而关于长政为何取「长」一字,普遍认为的有两种见解。
        一有贤政对击败东海今川义元而一举成名的织田信长深感佩服取其偏讳一字称「长政」之说。
        另外的说法是源至于武运长久一词。取了其父「久」之上的「长」,有决心成为超越父亲的大将之意味。
        学者普遍认为后者的见解才是正确的。
        当时,在对阵六角最前线的是矶野丹波守的佐和山城,而周边的高宫城,大尾城,浅妻城已陷落于六角之手。因此,在长政的计划中,首先一步是急援佐和山方面。
        因此,在浅井家换代后不久,从未亲上战阵的长政得到了他初阵的机会。浅井家集结诸势合计九千三百,在家督长政带领下从小谷城出发,支援被六角军围困的佐和山城。永禄四年三月六日,长政的援军到达佐和山城城郊布阵。六角军也聚集一万八千(有说二万五千)的兵力,两军在野良田发生激战。浅井军的指挥者从久政变成长政,军队士气大震,拼命奋战。而六角方面因为没有输给过浅井,过于轻视对手的后果是虽然兵力占优却只能在浅井凶猛的攻势下勉强形成拉锯战。而矶野丹波守员昌见机大开城门,佐和山城守军杀出,两面夹攻下,义贤嫡子义治的军队对此根本没有任何准备,被矶野丹波守员昌所部当腰截断。局面一发不可收拾,一转眼便演变成了六角军全线崩溃。浅井势完胜,将江南势彻底赶出了江北。
        野良田合战的胜利,令浅井诸将对长政愈加钦佩。几年前久政为义贤追击时陷落的犬上,愛知等诸势终于回归浅井所有。得此结局,文武两道的达者长政功不可没,众人的感铭被清楚地记载于浅井三代记中。

鹰翔长空

        美浓大名斋藤右兵卫佐龙兴是当时战国大名中有名的无能者。他统治下的斋藤家逐显日薄西山之势。麾下家臣西美浓三人众,氏家常陆之介,稻叶伊予看守,安藤伊贺守实在看不惯这愚蠢主君龙兴的所作所为,与邻国的织田信长暗中勾结,欲拥信长为美浓之主。
        斋藤家臣旗头之一,素以勇名闻于天下的日根野备中守听闻此事,唤来舎弟的弥次右卫门尉商议,两人清楚地知道,龙兴根本不可能是信长的对手,斋藤的覆灭是早晚的事。但轻易背叛现今主君的武士也是可耻的,日根野备中守考虑许久,突然想到,龙兴的前人夫人是北近江浅井家出生,而浅井今日之主长政年轻英杰,假以时日,必可成大气。就这样,一个拉拢浅井家,以一战之威同与重臣们商量和睦,从而逼迫龙兴退位,由备前守占据稻叶山,阻止尾张信长闯入美浓的计划在日根野备中守脑中成型。
        永禄六年三月浅井势在日根野的邀请下,七千余骑朝濃州面出阵。计划通过一战迫使斋藤龙兴在一日间退避,大军进驻稻叶山。而二,三日则从离稻叶山的十町的地方鸣枪以示威胁,由日根野出面按照当初预定的那样让重臣们同意和睦,并令斋藤方的重臣交出人质作为保证。不过,因为部分家臣拒不交付,又不好正面攻城,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消耗着。
        得到浅井氏远征美浓消息的六角亲子认为此乃天赐良机,挥兵一万直取浅井方支城,包围佐和山城,高宫城,肥田城,不分日夜地攻城。各支城请求援军的报告雪片般涌到了小谷城。留守的下野守久政自知己方剩余兵力根本无法抵挡六角军,于是向盟国越前朝仓请求援军相助。
        当时朝仓家当主义景,答应了久政的要求,朝仓援军从越前出阵。另一方面,久政发信给了远征美浓的儿子长政,告诉他目前危急的状况,并催促长政务必要在佐和山城落城前回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长政得到父亲「如等到美浓入手则佐和山城小谷危矣。」的讯息,立即召集重臣军议。全员没有浪费多少时间便一致决定以赤尾美作守五百骑殿后,全军改向全速进军佐和山。得到浅井撤退消息的斋藤家臣对长政军发起追击,不过连续三次全被勇猛的赤尾氏击败。赤尾美作守顺利完成殿后任务。
        浅井长政以矶野丹波守作先锋,与六角在美影寺川发生激战。在浅井军勇猛的冲锋下,六角旗本队承受了几乎是浅井军的全部攻势,没支持多久便崩溃告终。如此一来,六角军见主将最先奔逃,顿时士气跌落谷底,全线溃败。浅井长政趁势不但尽收江北失地,并一鼓作气,挥军南下,冲入了南近江属地。 
        至浅井亮政以来,浅井陷于弱势,被六角逼在江北一地动弹不得的被动局面,终于在亮政孙儿长政的手里彻底逆转。战火,烧到了江南地头。
        到了永禄十一年,浅井的势力范围除江北三郡外,又添犬上,爱智,高岛三郡。在长政及众家臣的共同努力下,流通经济发展政策在六郡的实施,进一步坚固了浅井领地经营的基础。
与此同时,尾张织田信长此时早完成了对美浓的征服。已将岐阜作为本城的信长答应了室町幕府最后任将军足利义昭上洛的请求。
        也许是英雄惜英雄,浅井长政对织田信长极为佩服;而信长也对长政即位后表现相当地欣赏。在这一年,信长做主将自己的妹妹,有「战国第一美女」之称的市嫁与了长政。浅井织田两家联盟形成。
        翌年,也就是永禄十二年,织田信长正式上洛,长政自告奋勇担任先锋。织田·德川·浅井三家五万大军杀入南近江,彦根一战,六角家覆灭。得上京的信长之助,长政统治下的浅井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鹰坠

        对浅井家来说,有多年的亲密交往,并施与浅井很大恩惠的盟友只有一个,越前朝仓家。而此时,将军义昭与进驻京都的织田信长之间的矛盾开始恶化,信长无视这个所谓将军的命令书。反而开始限制足利义昭的权利。足利义昭当然很不满意,便秘密联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长这个公敌”。而朝仓家向来是与将军家关系密切的「名家」。事实上,信长不遵从将军命令的表现已经令朝仓家相当地不满,对信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更是不容,因此首个站出来响应义昭的号召。数度被无视的信长震怒,于元亀元(1569)年出兵讨伐朝仓氏。这显然违反了以前浅井·织田两家结盟时的约定,「不得以朝仓家为敌对」。可是信长无视这个约定,撇开浅井家擅自开始了对朝仓家的攻击。信长这样的做法,长政也是无法干预。一面是多年对本家有恩的朝仓,一面是爱妻市的兄长,自己所尊敬的义兄织田信长。浅井长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浅井的内部也产生了是支持朝仓还是织田的争论。
        苦恼的浅井长政召集家臣合仪此事,想听听众人的意思。其中,说话分量最重的是他的父亲浅井久政。久政以为,「与六角之战,我等多收朝仓恩惠,怎可随意忘记」,强烈要求支援朝仓。多数家臣赞成了久政的建议。最终,重义而轻利的浅井长政通过了浅井家支持朝仓氏的决意。
        当时的织田军,正好攻克了金崎,准备继续进军。这个时候,知道了浅井决意的信长之妹市,以「阵中見舞い」的名义将一棵用带子结袋两端的小豆送交信长。信长看豆子,猛然领悟出「织田军前后方都被堵塞」的含义,觉察出了浅井家将要反叛的危机。信长当机立断,下令织田军在浅井军达到前全速退回美浓,更因为羽柴秀吉的拼死殿后,使织田信长安然脱身。这就是金崎撤退。
        信长对长政的反叛极为愤怒,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长政为背叛自己去帮助早是日暮西山的朝仓家。向来奉行功利主义的信长怕是永远不可能明白长政的心,长政的义。只是见到自己所看重的长政竟然敢如此行事,背离织田,「可爱劲更添其憎恶一百倍」,狂怒的织田信长在两个月后联合德川家发起了对浅井的讨伐,再次挥军近江。浅井向朝仓请求援兵,浅井·朝仓联军与织田·德川联军形成对持。这次战役被称为姊川合战,无论信长还是长政,此次合战均成为他们一生的一个转折点。
         本来,浅井家最初的战略是依靠固若金汤的小谷城打笼城战。可惜,信长不是蠢材,当然也不会傻到勉强硬攻的地步,他只是步步为营,一个一个地拔除了小谷城以外的浅井据点。浅井家却不能无视信长的战术,结果从城杀出,两军在姊川这个地方对阵。
        姊川合战中,兵力优胜的织田军掀起了共计13段的阵势。据说想以多重阵势压制住浅井家的攻势。然而,即便如此,织田信长还是小看了浅井家的攻击力,特别是在骁将浅井家臣矶野丹波守员昌率领下的一千五百骑,接连突破了包括织田军猛将羽柴秀吉,柴田胜家在内的11阵,差点破入织田本阵。织田军顿时陷入穷境。可是,一直等待着最后关头的织田军稻叶一铁等部在这个时候发动了对浅井军侧翼的攻势。由于稻叶一铁,安藤守就及氏家卜全“美浓三人众”的侧面进攻,使局势逐渐倾向于织田军。另一方面,作为浅井家援军的朝仓军,在与作为织田家援军的德川军战斗中,由于遭受德川家臣榊原康政的侧面进攻开始崩溃,朝仓军先全军溃散了。之后,在遭到织田·德川两军合围攻击,浅井·朝仓联军开始总崩溃。姊川合战的结局,以浅井·朝仓联军的惨败而告结束。

        此后,长政向小谷城撤退。知道此城难以攻陷的信长没有继续进攻,引军归回。此一役,还是以浅井家损失为大。为挽回劣势的浅井·朝仓联军于是向京都方面进攻,大败那里的织田守军。而在织田家的主力在迫近京都附近的佛教总本山「比叡山 延历寺」时,得到僧兵的援助,在山上架起阵势,与织田家对抗。最后在将军义昭的停战命令下,双方这才各自收兵。
        翌年,信长火烧「比叡山 延历寺」,第六天魔王之称号由此产生。在与信长越加不和的义昭号召下,浅井·朝仓·本愿寺·武田·上杉等大名开始合作,「信长包围网」形成。织田家面临了最大的危机。可惜的是,不久,武田信玄病势。尽管本愿寺家鼓动各地一向宗对织田家发起「一向一揆」,使信长疲于应付,但这不足以抵挡织田家顺应历史前进的脚步。
        而为对付浅井长政,信长派出羽柴秀吉筑横山以切断小谷城的陆路交通;丹羽长秀封锁琵琶湖水路交通。斩断了浅井的经济命脉。面对羽柴秀吉,浅井长政数次出兵与之交手,欲打破困境。在首次作战败北后,秀吉接受了麾下军师竹中半兵卫建议,只守不攻,并利用浅井家的逐渐衰败开始笼络长政手下家臣重将。事实证明,半兵卫的这一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宫部继润,阿闭贞盛等大将的反叛使得陷入困局的浅井家更是雪上加霜。
        姊川合战3年后的天正元(1573)年,武田信玄的死,将军足利义昭被放逐,无后顾之忧的织田家,再次向浅井·朝仓家开始发起攻势。不久,朝仓家一乘谷城被攻陷,朝仓义景自害,朝仓氏灭亡。织田大军兵围小谷城。
        无论如何坚固的城池,也经受不起织田大军夜以继日的猛攻。8月,浅井长政自知落城之日将近,将妻子及三个女儿交与秀吉带回织田家,在落城的最期与父亲浅井久政一起自害,享年29岁。
        一般认为,在浅井·朝仓家灭亡的翌年,信长在新年晚宴上,将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的颅骨涂抹上金箔,作为酒宴的装饰品。也有说将浅井长政的颅骨制作成酒杯,以此喝酒庆祝胜利。无论那一个,均足以证明信长对长政的愤恨之念达到了何等境界。
        近江浅井家,历经三代,终,泯灭于幽幽岁月中。但浅井长政的身影却没有消失,随着他三名女儿的成长,开始影响起了整个日本历史。长女茶茶成为了丰臣(羽柴)秀吉的侧室,生下了丰臣家的接班人丰臣秀赖,以「淀君」的身份在战国时代的终期登上她权势的高峰;次女初嫁给了复兴京极家的京极高次;三女江成为了德川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侧室,生下三代将军家光。浅井的血脉,继续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

浅井家系谱


        从青年时的被众人所期待到成年后身为大将的表现,对浅井长政我不能不说他干得漂亮,可是却在最后的决择中遗憾地选错了方面,导致身死国灭。想来浅井长政也是位非常不幸的人。朝仓和织田完全对立使其成了「受夹板气」的状态。无论是在祖父亮政时代开始帮助浅井的朝仓家,还是将亲妹嫁与自己并成为自己义兄的织田信长,浅井长政对两者的恩惠均铭记五内。与信长是政治婚姻,对朝仓是累世的同盟,这样的两难中,长政最终选择了战国时代最珍贵,最稀少,可也是最要不得的「义」和「信」。长政英勇善战,是位出色的帅才但也绝对称得上一个不善谋家的政治家。他的义,带来了小谷自害的恶果;他的信,如同一颗最耀眼的流星,在战国乱世的上空,一划而逝……

 

赤松氏的起源

 

译注:“円”为日本汉字,在汉语内难以找到替代的字,写成通常的“圆”即成了“圆心”,未免太过古怪,故仍用本字维持原貌,请各位读者谅解。 : P

 

村上源氏说

    赤松氏的家乡在播磨国佐用郡赤松村。这个赤松氏,在元弘之乱的时候,由于赤松円心(则村)奉了护良亲王的旨意在苔绳城举兵,华丽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赤松円心,在《太平记》第六卷中是被这样记载的:

   “播磨国人,村上天皇皇弟第七皇子具平亲王第六代后人——从三位季房的子孙赤松次郎入道円心,是无双的勇士,其心胸本来就很开阔,位于人下时也会认真地对出境进行思考”云云。

    赤松氏自己,则是说出身于室町后期,村上源氏、久我大臣的分流,円心四代前的家督才开始使用“赤松”的名号。正式的说法,恐怕是由于在元宏之乱中的飒爽登场的赤松氏自己,也坚持“村上源氏”说,因而成为了《太平记》作者的信息根据。

    赤松氏的宗谱在《续群书类从》记载有七种之多,加上同为一族的有马氏、石野氏的,则共有九种赤松氏的宗谱。细节部分虽然难免有所异同,但是村上源氏说是共同的。季房、家范的登场也在很多宗谱中有记载。《太平记》的记载和赤松氏起源的正式说法,大概是这些宗谱作者支持的结果吧~

    那么,村上源氏说真的是完全正确吗?在种种的赤松氏宗谱出现之前,可信度也较高的《尊卑分脉》也都清楚的说赤松氏是出自村上源氏,但是,《尊卑分脉》所记载的赤松氏并不是《太平记》中所记载的“季房的子孙”,而是季房的兄弟的孙子师季的子孙,经师季-季方-季则-赖则-则景-家范-久范-茂则等七代才到则村(円心)

    师季是在宽元元年(1243)年,以正三位非参议的身份出家的人物。到这里为止的村上源氏,与久我大臣一起被统称作“雅实”,有很多跻身于公卿阶层的人,家谱也很详细。同北畠亲房一样都是一流的名门。但是自师季的儿子季方以后的七代,都只记载了季方等两个兄弟,其他的六人即使是兄弟也没有写到族谱上。就是因为这样使得族谱渐渐断绝了。另外据考证円心是于建治三年(1277)年出生的,作为师季的七代孙显然不太可能,诚然,《尊卑分脉》也称赤松氏是出自村上源氏,但若是作为村上源氏,与师季的辈分血缘联系又太过牵强了吧!

    不过,也不能从这样的事就立刻否定赤松村上源氏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很薄弱的。

 

恶党出身说

    退一百步说,村上源氏的出身也好,季房也好师季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赤松氏在镰仓时代通过这种说法而倍感自豪。根据《赤松略谱》记载,师季被流放到佐用庄后季房出生,后来季房得到诏命被赦免并上洛,得到了从三位的官位。尽管写下了有如《太平记》的符号一样的家谱,但是“从三位的季房”这个人并不存在。在《尊卑分脉》上记载的季房(但是并非师季的儿子),是正四位下丹波守。西播磨是他的流放地这一点是确实的,《太平记》所谬误的是他的官职。如果承接的是这样高贵的贵族的血脉,赤松氏也是可以得到流放地的庄官、地方官之类的职位。

    顺便一提,佐用庄是归属于九条名下的庄园的一部分,九条的庄园是地跨佐用·赤穂·宍粟三郡的大庄园,而赤松村仅为构成佐用庄的一村而已。但是如上文《太平记》中的介绍,作为季房的子孙,却连役职名什么的都全然没有记载,这种说法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吧?

    这样来看的话,赤松是否真的出身于村上源氏姑且不论,円心与其父辈恐怕是在镰仓时代九后期以恶党的头目之类的身份活跃着,这样的考虑也许是最自然的。

    所谓恶党,指的是恶僧、恶德商人,或者正如字面所讲的“坏人”,但这里提到的“恶党”,指的是镰仓时代失去了御家人的地位,进而反对当时那种政治僵化的专制做法,不再信赖幕府,而是互相依赖提携,以建立新的封建制为目标,以新兴武士为中心的集团。而幕府因为“反体制集团=恶党”的规定而要加以取缔镇压,即便如此,镰仓时代后期也依然是这些“恶党”们的时代了。

    据南北朝中期起存在的播磨国地方史《峰相记》记载:“诸国均有相同之事,然本国恶党之蜂起尤为严重。”,并且详尽的描述了当时的状态——播磨是有名的恶党活跃之地。之后,镰仓幕府也好六波罗探题也好对恶党的镇压非常缓慢,全国上下也有一半的人认同了恶党的存在及思想,紧接着就是元弘之乱了。进一步说,円心出身恶党也是有确实根据的,例如太平记的末尾有说道“其心胸本来就很开阔,位于人下时也会认真地对处境进行思考”,这可以说是描写恶党本身处境的文字。

    从西播磨一角发生了镰仓幕府体制崩溃的过程,抓住机遇飞跃的赤松氏,从广义上讲,正是证明了是不是恶党出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赤松的飞跃

    然而,即使赤松氏是恶党出身,他也并不是一般的乡下武士。京都大德寺的创建宗师妙超,出身于播磨国揖东郡小宅庄的浦上氏,他的母亲就是赤松円心的姐姐。円心自己也和禅僧雪村友梅有很好的交情,后来友梅更在赤松村开设了法云寺。

    赤松円心与雪村友梅偶然在路上相遇,円心以后必定会在此世扬名——友梅这样预言后离去了,而円心则去了京都附近徘徊,多少有点等待机会的意思。

    除此之外,円心的三儿子则祐与同为赤松一族的小寺赖季一起上了比睿山,成为了尊云法亲王(以后的护良亲王)的亲信。还有,嘉历元年(1326)的摄津长州庄的庄官联署起请文中有“惣追捕使貞范”“执行范资”的名字,这两人很可能就是円心的长子和次子。长洲庄位于急流的河口附近,是日本关西地方的商品流通中心地,也是很便利的情报集中地。円心应该是特意派遣儿子到那里去,则自己坐在西播磨家里也能够很好地掌握到天下的形势。

    就这样,之后円心终于抓到了一个让自己乃至赤松氏飞跃的机会,即,元弘之乱的爆发。

嘉吉之乱的征兆  

赤松円心之后,贞范、光范、则佑相继成为赤松氏的家督。应安四年(1371)则佑病故,嫡子义则继承了赤松氏。义则在应永三十四年(1427)病逝,享年七十岁。他在赤松氏家督的位上一直坐了五十六年有余。其时正值南北朝内乱的统一、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统治的最盛期。义满之后,义持、义量相继继承了将军职位。义则此时则是播磨守护,另外还领有美作、备前和摄津的一部分。此时是赤松氏支配领地最大的时候,并且掌控了幕府里侍所的所司一职,赤松氏光荣的时代正是出现在此时。经过明德之乱后,赤松氏还兼领了美作守护。由此,赤松氏在义则一代开始在播磨的中心(今岗山)一代扩张其势力。
应永三十四年(1427)义则病逝之时,嫡子满佑正四十五岁,并已经代替父亲接管了侍所里所司职位。义则时代的光荣是如此,那么家督的继承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然而,将军义持把赤松氏最初的据点播磨国的守护从满佑手中剥夺,转封给了幕府御料所的代官、赤松一族的春日部持贞。吃惊的满祐想请求将军收回该令不得,一怒之下烧光了京都的屋形逃亡下国,作好合战的准备。义持在追讨之后,再次将满佑所期望得到的美作、备前守护职剥夺,转封给了在美作的春日部持贞的父亲贞村和备前的赤松美作守满弘。再者幕府又下了对满佑的追讨令,赤松贞村同满弘的先发部队出发。
然而所幸的是,事情就在紧急关头发生了急转。赤松持贞与义持所宠爱的侧室私通的事情暴露,持贞被勒令切腹。这正好给了满佑一个向将军谢罪的机会。很快,以前的播磨守护职等重新封给了满佑。
然而,满祐没把事件的起因归给义持,而是归罪于与义持爱姬私通的持贞,认为正是因为他争夺家督之位才引发了该事件。这,暴露出了义持对手中握有实权的守护的压制情绪。之后,赤松氏内部惣领家的春日部、七条家以及其它庶子家开始发生对立。另一方面,当追讨满祐的命令下达时,握有实权的目代小河氏也从满祐那儿离反。这些,全部是隐藏在赤松氏光荣下的出人意料的脆弱。日后不吉之事的前兆,从这件事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

将军义教的登场

应永三十五年正月,义持突然去世,其弟青莲院门迹义円还俗,改名义教并继将军位。义持的死太过突然,以致于义円一时间无法接受。但很快,义円还是当上了将军。
正当正长元年(1428)义教被立为将军时,满佑再次被任命为侍所所司。“日本开辟以来,土民的蜂起于是而始也”。正长年的土一揆频起,满佑负责予以镇压。义教一反以前义持对满佑的不信任,提拔了满佑。而满佑也在为自己领国的再编和扩张而努力。
永享二年七月,义教的右大将拜贺仪式上,侍所满佑率三十骑冲至前阵。在此之后,拜贺带刀的仪式上,满祐总是与以下诸氏的一族一起:赤松三郎则繁、民部大辅祐康、上总介满政、扫部介持广等四人。翌八月,义教不听从属下的意见,想讨伐一色义贯。满佑和畠山满家连忙劝阻。翌年正月,满佑请将军驾临,和其它大名共同举行连歌会。这或许是赤松府邸新建以来将军的第一次驾临吧。
可是,将军义教的统治方式由专制一步步走向恐怖政治。义教对公家、僧侣、町众都采取了高压政策,对守护家也并不宽容。三管四职中尤其是斯波、畠山、山名、京极四氏家督的势力被大大削减。而侍所所司一色义贯在出阵大和的过程中被毒杀身亡。满佑从正长元年到永亨四年(1432)接替一色义贯成为侍所所司。永亨八年到十一年第三次被任命为侍所所司。然而就在满佑任期之内,他与义教之间的关系急速降温。永亨九年二月,满佑的领国播磨、美作被没收。同十年三月,满佑的副官依藤氏等四人被幕府处罚。
永亨十二年三月,决定性的事件发生了。永亨初年出阵大和时十分活跃的满佑的弟弟义雅的领地被没收,然后分配给了满佑、赤松贞村、细川持贤。领地被満佑·赤松贞村·细川持贤瓜分,不过,对赤松家来说重要的,赤松义则作为明德的之乱的赏赐地给予持贤的昆阳野荘也被瓜分了,赤松満佑作为赤松惣领请求留下这片土地的要求被无视了。而满佑自身也处于危险之中,背后各种谣言纷纷,而满佑很快被借口精神狂乱,被剥夺了幕府的职位。
有实力的守护大名都被将军义教依次镇压了,嫡流赤松氏也没能例外。然而庶流赤桦贞村却被提拔为义教的近侍,其女则成了义教的侧室。同时得到义教信任的还有庶子家的赤松满政。这些庶子家已经替代了原来满佑的职务。

满佑弑杀将军

永亨十二年,东国结城合战开战。随后的翌十三年四月十六日结城城落城。五月四日,结城氏朝的首级被送抵京都。春王、安王的首级于十九日送抵京都。结城合战的胜利,令义教成就感十足。祝贺的人陆续抵达室町御所。而且,各地都设宴宴请义教。五月二十三日,正亲町三条实雅招待。二十六日管领细川持之设宴。另外义教还为此次战胜到各地寺社谢神。不久后,六月二十四日----赤松氏设宴的日子到了。
赤松的宅邸于永亨九年遭过一次火灾。重建后不久,木材的香味犹在,几处泉水也相当的可爱。此次赤松宅邸的招待,义教并未抱有任何疑心。管领细川持之、侍所山名持丰以及另外几个守护、近侍赤松贞村、公家三条实雅也都驾临赤松邸。
赤桦邸当日的主角是满佑的嫡子教康,叔父则繁辅助之。而满佑本人则借口狂乱被送往副官家中了。宴会正在进行,舞台上正在进行着表演。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奇怪的声音。“何事?”义教问道。三条实雅悠闲地回答:“是雷声吧。”的确,当天正下着大雨。
这时义教身后的拉窗突然被拉开,几名武士闯了进来。还不等义教做出反应,赤松家中的勇者、安积监物行秀一刀将义教的首级斩下。三条实雅一边退出来,一边拿起作为赠品放在一边的太刀应战。同席的守护也在应战,有的被斩杀,有的负了重伤。周防守护大内持世在混战中负重伤,一个月后死去。而管领和侍所乘乱很快逃出了现场。
此事在伏见宫贞成亲王的日记《看闻日记》中残留有一些记载。令亲王感到震惊的是,大部分大名和近习众都在场,可是除两三个十分羞愧的人之外,将军尸骨未寒,其他人却将其抛弃在赤松宅邸,各自逃命去了。此变中,管领以下大名大多逃脱。
“管领细川讚州、一色五郎、赤松伊豆等逃走。其他的人都四散逃走。切腹的人却一个都没有。不可不谓无胆也”
同时,亲王对管领武士怯懦的行动叹息不已,同时对将军的被杀感到可笑 “所诠,赤松讨杀将军的企图显露期间,就有人在谈论此事。这纯粹是将军自食其果,做了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位将军像一条狗一样被杀死,自古以来的确是少闻之事。”
根据日记所载,这是亲王在义教的横死同时自己却得救,战战兢兢中所书。从中清清楚楚可见亲王对义教的憎恶。

嘉吉之乱暴发 

得到义教首级的赤松教康和则繁放了一把大火之后从京都逃出。义教的遗骸从烧塌的赤松宅邸中取出。然而,却没有人愿意追讨赤松一族。
出了京都之后,满佑父子向西边的摄津逃窜。六月二十五日,管领细川持之的使者为取回义教首级来到摄津中岛。可是,管领的使者被满佑斩杀。满佑父子烧毁自宅出逃京都之前,也曾诚恳地请求与细川持之接触。缴杀赤松氏之前取回义教首级的事还未成功,而与这之后相关的事,也没有任何展望的出现。可是,斩杀细川使臣使得与当前幕府首脑细川氏接触的后路已经切断。满佑父子只得向自己领国播磨逃窜。途中,却撞上了幕府的追讨军。
虽说幕府的讨伐军及时出击了,但专制将军义教的死于非命的影响仍非常之大。幕府首脑们不得不立即作出对策。征讨军的先前部队很快出阵,并于七月十一日抵达目标。讨伐军从摄津派出大部军,从但马派出偏队。给西方诸守护的动员令一出,对赤松家的包围体制很快就构架出来。
大部队以阿波守护细川持常为总大将,由细川一族守护军,以及赤松氏庶流的赤松贞村、有马持家、赤松满政的军队编成。对赤松一族的惣领家别有用心的赤松贞村、满政在事件当晚的观察之后,决定加入大部队。这样便出现了惣领家与庶子家、敌方的决战。另一方面,偏队以但马守护山名持丰为总大将,由伯耆守护山名氏一族编成。
讨伐军的编成以及出发的迟缓给了满佑一方充裕的战备时间。满佑在居城坂本城集结了大军。一共有家臣八十八人,总势二千九百骑,随从三千九百七骑。满佑、教康父子,与弟弟龙门寺真操、义雅、则繁、外甥则尚,率领着这支部队,决心与从三面压来的讨伐军决一死战。
■书中记载的坂本城出阵者 
 小寺藤兵卫 中村弹正 别所藏人 佐用上野介 浦上四郎 有田肥前守
 太田能登守 上月孙左卫门 永良彦太郎 安积监物 宇野太郎
 间嶋新三郎 栉桥左京 别所肥前守 栗山肥后守 菅谷五郎 佐谷五郎
 伊藤民部 神出左卫门 栉田八郎 神吉彦太郎 薬师寺次郎 鱼住太郎
 英保次郎 白国若狭 岸本弾正 金沢源助 上原备后守 饱间五郎 平野十郎
 志方新五郎 七条伊予守 福冈新三郎 福原助三郎 広瀬河内守 石见太郎
 芝田源十郎 顿宫五郎 荒田主马 和木田善次郎 志水河内守 大多和平内
 本庄五郎 依藤太郎 内海弥三兵卫 粟生有马头 角田助三郎 嶋村主水
 釜内彦太郎 有马出羽守 江见又太郎 长浜河内守 小川勘解由 白国备前守
 広峯五郎 宇野源大夫 富田次郎 衣笠豊前守 得平次郎 神垣九郎
 蓬来太郎 友藤源吾 井口玄蕃允 后藤弥三郎 须见五郎 须贺院外记
 柏原源三郎 原六郎 萩原三郎 糟谷豊前丞 野中志摩守 豊嶋次郎 河原太郎
 村田五郎 多贺谷中务 难波左京 堀兵库助 垣谷伊贺守 水田伝次郎
 小松原次郎 芳贺七郎 村上三郎 竹中助太夫 黒田源三郎 中嶋七郎
 中山五郎 尾上丹波守 叶山六郎 柳井源八郎 佐野民部 八木石见守
 芝田源左卫门 世良田上野介 田中刑部    
而最意味深长的是,这时,满佑方所迎的南朝子孙有的仍处于对事件的观望状态中。赤松氏在南北朝内乱时期与南朝有过关系,而且教康之妻是南朝的悍将、活跃的北畠显雅之女。然而,迎接南朝子孙的事情并未成功。于是,满佑改为拥立足利直冬之孙冬氏。而这是,讨伐军也已经赶到了。
之后,嘉吉之乱中满祐又因使用直冬的子孙的旗印被视为観応之掾乱的重现。另外,这次大乱已经不仅是对弑杀将军者的追讨战,而变成了赤松氏惣领家与庶子家的对立,以细川氏为首的大部队与以山名氏为首的偏队之间的竟争。其中浓厚的政治意味,以及各个人物之间错终复杂的关系,让事件变得愈加的扑朔迷离。
播磨诸口之战 
大部队出后之后行动迟缓。幕府方面不停地催促。八月一日,追讨满佑父子的圣旨发出,满佑父子成为朝敌。八月中旬大部队向明石进军,并在人丸冢布阵。满佑方的大将在和坂布阵。八月二十四日,浦上、依藤、栉桥、中村、鱼住、釜内、别所等将一齐向人丸冢的敌军攻去。在赤松军的猛攻面前,追讨军很快败退到须磨。京都一带都盛传追讨军一方大败。
翌日,突然狂风大作。驻扎在人丸冢的大部队抱着必死的决心与赤松军对阵。翌二十六日,教康德知赤松方在但马口的守军大败、山名军一举入侵播磨的消息。教康顿时万念俱灰,随后立即向坂本撤退。在途中因为连日普降暴雨,加古川中水量暴增。赤松军在乘舟筏渡河时,因为河流速太快,结果很多舟筏在水中翻沉。大部分的将士都溺死河中。教康自己也险些丧命。赤松的主力部队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然而追讨军大部队并未趁教康的撤退从播磨的入口明石线进入播磨。这个也被认为是管领细川持之对赤松氏的同情萌发的起因。可是,偏队山名军的斗志极为旺盛。山名持丰因为明德之乱中山名家所受的耻辱,执意在把宿敌赤松打倒,并把目标定为让幕府把赤松氏的领国赐给自己。
八月二十八日,从生野进入播磨的山名持丰,率领垣屋、久世、羽渊等将,带着四千五百骑冲下生野坂,向驻守在大山口的龙门寺真操的军队发起进攻。在大山口防守的佐用、永良、宇野、富田、粟生等一千余骑向粟贺败退。翌二十九日,粟贺的防守已经呈真空状态。三十日,以伊予守义雅为大将的赤松军从早晨到申刻(午后四点左右)与敌军拼死一战。义雅不知是负伤还是被讨死。赤松军凄惨地败北,趁着黄昏放弃了坂本城逃走了。龙门寺真操因为对生野口战败负有主要责任,自刃而死。
同是地,驻守备前国的小寺伊贺守职治手下的八百骑随松田、胜田氏谋叛。备前田的赤松军势几乎全部瓦解,只有白旗城的太田、间岛一族仍在抵抗。赤松领内的守备阵就像这样依次败去。守备户仓口的常陆彦五郎则尚军也不战而退。
■赤松方的配阵 
明石和坂  兵力:千五百余
 彦次郎教康 浦上 依藤 栉桥 中村 鱼住 釜内 别所
丹波三草口 兵力:五百余
 宇野国佑
但马口   兵力:一千余
 伊予守义雅 竜门寺真操 佐用 永良 宇野 富田 粟生
备前口
 小寺职治 间岛 大田
戸仓口
 常陆彦五郎则尚 安积 香山

■嘉吉之乱要图

 

 

为何赤松军就这么简单地败北了呢?我们认为有几个理由。首先,在正长年间镇压国人一揆,引起了一般百姓的憎恨。这样赤松氏就不得不同时面对百姓与幕府两方面的憎恨。其次,赤松家内部惣领家与庶子家的对立局面的加深,赤松一族失去团结也是一方面原因。可是,最大的败因,难道不是认为讨伐了受人憎恶的将军,就可以轻易得到诸大名对自己的同情和支持的这种心理么?这一心理让赤松军丧失了拼死冲杀的气魄,从而导致了整场斗争的失利。
城山城攻防战及赤松氏的灭亡
满佑放弃了坂本城,逃到了居城城山城。这时,包括在刺杀将军之时就和赤松氏决裂的赤松氏的副官领下的国人大多已经投降。到现在为止,追随满佑的国人都已经对满佑放弃了希望。可以予在这个阶段,满佑父子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赤松惣领家事实上已经灭亡了。
追随满佑的将士们陆续集结到城山城麓-----城山城是赤松则佑准备与美作山名氏对抗而筑的城。
攻陷坂本城的山名持久把座落在揖保川东岸的觜崎的西福寺作为本阵。九月八日,山名修理大夫教清同相模守教之率因幡、伯耆的三千余骑到达了栗栖庄千本村。而山名持丰率二万余的部队渡过揖保川,包围了城山城。翌日拂晓,山名军的进攻开始。然而城中仅有五百余骑依靠所处的地方山势险峻、树木茂密,拼死抵抗。山名军一时无法攻下,只得慢慢靠近。
九月十日,山名军发动了总攻。满佑让斩下义教首级的安积行秀当介错,自己自刃身亡。一族六十九人全都自杀。安积行秀,这个斩下义教首级的勇士,看到赤松一门自杀,在城中放了一把火之后也切腹自杀。赤松勇士最后的辉煌很快就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
在城山城落城之际,以嫡子教康为首,义雅、则繁、则尚成功逃脱。义雅向大部队中唯一参加城山城攻城战的赤松满政投降。把自己的遗子托付给了满政之后就自杀身亡。满政遵守了约定。而这个遗子的儿子,即义雅的孙子,日后则为赤松氏的复兴而努力着。
随着满佑的自杀,赤松氏灭亡。不过,幕府首脑的新的瓜葛又出现了。细川、山名氏的对立,让日本从应仁之乱开始,走进了动荡的战国时代。
战后余话 
从城山城逃出的满佑的嫡子教康,投奔了在伊势的岳父北畠显雅那儿。然后,显雅不保护教康,九月二十九日,教康最终还是自杀了。由此,赤松氏的嫡流断绝了。
山名持久代替赤松氏成为播磨国的守护。土屋越前守熙俊任守护代。美作、备前的守护都赐给了山名一族。山名氏的宿敌赤松氏被打倒,也算是报了明德之乱的一箭之仇吧。

赤松氏氏系

 

南北朝的内乱 ~六角氏的苦恼~

 

十三世纪后半叶的文永、弘安之役后,由于御家人众对幕府封赏的不满,各地的恶党和在地武士的反抗活动逐渐频繁。

 

而在幕府内部,北条得宗、高时等人整日耽于田乐,内管领长崎高资横暴镇压反抗,幕府政治不安定的因素逐渐暴露。

 

以后醍醐天皇为中心的反北条势力曾两度策划倒幕计划,但都因被幕府发觉而遭失败。后醍醐天皇被流放隐岐。后醍醐天皇等人一旦公然举起倒幕旗帜,以近畿和中国地方的武士为首的反北条势力便陆续纷纷而起。战乱日益扩大。大塔宫护良亲王传檄各国追讨幕府。楠木正成和赤松円心亦应诏举兵。元弘三年(1333年)闰二月,后醍醐天皇就由伯耆豪族名和长年等人营救逃出隐岐。西国的反幕势力日益强大。       

南北朝时期六角氏系谱

 

    当时近江守护六角家的家督是泰纲之孙六角时信。泰纲、赖纲和时信都蒙执政北条氏赐字,两家的关系十分亲密。

 

元弘元年(1331年)以延历寺攻略战为标志,内战进一步扩大。元弘三年(1333年),时信在麻耶城攻略战中出战,为幕府方尽忠战死。同年足利高氏(尊氏,1306-1358年)叛变,五月七日,消灭了六波罗探题。与此同时,上野的新田义贞(1302-1338年)率领东国武士团进攻镰仓,于五月二十二日消灭了北条一族。九州地方的守护岛津、大友、少贰等也击败了镰仓幕府的九州探题。镰仓幕府彻底灭亡。

 

南北朝时期京极氏系谱

 

 

 

 

 

 

 

 

 

 

 

当时京极氏的家督是以「ばさら大名」而闻名的佐佐木(京极)导誉。

京极家在幕府内居重职,与得宗家关系很好。当足利高氏在丹波举兵时导誉却转投了高氏一方。这与六角时信在幕府北条得宗家灭亡时的效忠尽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有先见之明的导誉在足利尊氏身边表现得十分活跃,建武政权建立后与宗主家的六角时信同为杂诉决断所的奉行。建武五年(1338年)尊氏开创室町幕府,导誉受领近江守护之职。做为宗主家的六角氏被庶子家的京极氏夺去了近江守护的职位,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但是导誉的近江守护一职仅半年就由六角家接任了。因为自从镰仓时代以来,近江国内六角氏的统治十分强固,导誉就任守护为六角氏的被官们强烈的反抗。

此后六角家的家督由时信之子氏赖继任,氏赖领近江守护一职加入幕府军征讨四方。贞和四年(1348年)发动对南朝吉野御所的攻击,平定内战渐渐有了希望。

观应元年(1350年),足利直义与高师直对立,史称观应之乱。后来一度和睦的两阵营于次年再度势成水火。在双方之间举棋不定的六角氏赖突然在高野山出家。与父亲六角时信有着相近性格的氏赖最终对与幕府反复对立的状况失去了耐性。氏赖匿迹后他年仅两岁的儿子千寿丸出继家督,由弟弟山内定诠(信诠)辅佐。

 

尊氏派与直义派在近江国地域内展开激战,作为后者主力的六角直纲与山内定诠表现十分活跃。随着直义向镰仓的败走,近江国直义派的支持者也分流四散了。文和元年(1352年)足利直义被毒杀,内战宣告终结。

 

文和三年(1354年),出家为僧的六角氏赖(崇永)还俗,再领近江守护。以后氏赖在幕府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收整了近江国内的混乱局面。

应安三年(1370年)六月,四十四岁的氏赖病殁,即为死后被称为「天下の衰微第一なり」(《后愚昧记》)的英主。

 

 

室町幕府 ~被幕府拨弄的家督们~

 

六角氏赖死后由嫡子义信(千寿丸)继任家督。但义信却是贞治四年(1365年)过早的去世了。氏赖曾将京极高秀之子高诠迎为养子,而高诠正是导誉之孙。应安二年(1369年),氏赖的儿子出世,名为龟寿丸,后名满高。心忧着家位承继的纷争,氏赖第二年死去了。

室町时期六角氏系谱

 

 

 

 

氏赖死后,后继者的问题自然浮现了。幕府以龟寿丸(六角满高)尚未成年为由而令高诠继任家督。永和三年(1377年)九月幕府解除了高诠的近江守护职务并将其从六角家放逐。当时幕府管领细川赖之与前管领斯波义将之间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斯波派的京极家被细川赖之压抑,并进一步将高诠追放出六角家。以满高取而代之,成为六角家的家督。

 

另一方面,随着幕府内的权力斗争的激化,康历元年(1376年)斯波义将等人协助将军足利义满驱逐了细川赖之。此后幕府的实权落入了义满手里,将军的权力得到强化,抑制地方守护的权力的法令也相应颁布。当主还年幼的六角家进入了苦难重重的时期。

 

足利义满的「半済地の寺社本所への返還」、「山門使節への遵行権付与」政策给近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六角氏是以将半济地授予被官化了的在地武士作为统治手段的,而义满的政策则破坏了这种关系。而且,作为从镰仓时代就一直与六角氏呈对立态势的山门延历寺被幕府给予了同等的权利,这是对六角氏的一个很大的冲击。

 

   六角氏拒绝遵从幕府的指令并全领对抗,态度十分的强硬。对此,幕府派布了以京极氏为首的奉行众以「使節遵行」之称于六角氏对抗。后来在幕府、京极氏、奉公众和山门等的压力下,六角氏支配的领地被缩减。

 

   足利义满压制守护权力的政策为其子义持继续执行。应永十七年(1410年),六角满高因受飞騨国司谋反的牵连被解除了近江守护的职务。虽然三年后满高再次担任近江守护,此后幕府和六角氏的关系就冷淡下来。

  

   幕府和六角氏关系的转机是在足利义教就职将军之后。义教为了恢复渐渐衰微的将军权力而采用了强硬的政策。幕府对反抗的山门施以武力镇压,并杀掉了来表示降伏的山门使节以示严厉的态度。在动乱中,义教任命六角氏和京极氏为“山门领押使”,负责侵略近江国内延历寺的领地。六角家自家督满高死后由嫡子满纲继任。满纲抓住对山门领地的合法侵占的机会强化自己的领地。除了对山门领的侵略,满纲的手也伸向了原属国内寺院的领地。

 

   正当满纲的野心计划顺利发展时,嘉吉元年(1441年)足利义教被暗杀,形势极转直下。义教死后两月,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嘉吉土一揆暴动,满纲焚毁了京都的家宅并逃回近江。据《建内记》,土一揆蜂起是由于六角满纲及其部下对其领地的侵略所致,满纲的近江守护之职旋即被解除。

  

   满纲之后由嫡子持纲继任家督。但持纲并没有得到被官人的支持,文安元年(1444年)发生了被官人领导的一揆暴动,持纲被迫逃往大原。此后事态逐渐好转。不久以持纲的弟弟时纲为盟主的被官集团与满纲、持纲父子集团之间的战争开始了。最后以饭高山为基地的时纲一方获胜,满纲和持纲父子战败切腹自尽。

在此期间,幕府一直持静观的态度。文安三年(1446年),幕府突然指令在相国寺出家为僧的六角久赖(时纲的弟弟)还俗继任六角氏的家督。同年八月发布了讨伐时纲的命令。久赖的军队在京极持清援军的协助下取得了胜利。战后时纲自杀,近江一国就此平定。

  

   自文安元年直到内乱终结,六角氏一族的满纲、持纲和时纲之间的纷争导致了被官的分裂,六角家与被官的关系逐渐弱化了。在平定内领的时候借助了京极家的力量,无疑给他们插入近江的支配打开了门路。此后,六角家和京极家的对立矛盾愈加激化。

 

 

应仁之乱 ~混乱的继续~

 

   文安年间的内乱被六角久赖镇压下去了,但近江的支配制度仍然是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这时守护代伊庭满隆出现了。在内乱纷扰的领国支配体制下,被官的分裂虽为必然,但这与被官的代表伊庭氏的推动是不可分割的。以前在地地头们是由守护直接下书命令的,而现在却是伊庭满隆下达的命令才能生效了。

另一方面,幕府默许的京极家对守护六角氏的施行权同样有很大的干涉。因镇压内乱有功的京极氏摆脱了庶子的地位。对领国的支配受到种种干涉的久赖却无力抵御,两家的对立日益深化。康正二年,六角久赖自杀了。这就是“两家确执”  的局面形成的原因。久赖以他的死来结束了他深深的苦恼。

应仁时期的六角氏     

 

      随着与京极氏对立的持久化,六角家不得不直面其危机了。久赖死后,在被官的拥立下年幼的嫡子龟寿丸继承了家督之位。当时的事态一如百余年前观应之乱时期六角氏赖出家后以二岁的千寿丸继任家督的旧事一般。后来以同族的山内定诠为千寿丸的辅佐而摆脱了危机。仿照往例,定诠的后裔山内政纲被任命辅佐龟寿丸。

 

两年后的长禄二年(1458年),龟寿丸突然被解除了近江守护的职务,而由六角氏家督的表兄弟政尧继任。政尧正是在文安内乱中自杀的六角时纲之子。这一突然的解任,明显是幕府希望抑制被官的势力,安定近江的手段。深为幕府期待的政尧于两年后的长禄四年(1460年)制造了守护代伊庭满隆之子被杀的事件。近江国的实权掌握者伊庭氏的实力被削弱了,而将军足利义政误听谗言,政尧不得不在京都大原地方剃发出逃。由龟寿丸再度继任家督。

 

近江混乱不堪的时候,室町幕府内部的政权亦十分混乱。不满室町幕府的守护大名们与政权中枢各自勾结,三管领各为有力的守护所支持。足利义教死后,细川、畠山、山名等家族纷纷争夺权力,分成了不同的派阀并干涉其他守护大名家乃至将军家的继承问题。深为家督继承问题困扰的六角氏也趟进了幕府内权力争伐的浑水。

 

细川胜元与山名持丰(宗全)两大势力的对立成为了纷乱的核心。在其下的管领斯波与畠山两氏也争斗频繁,围绕着将军义政的后继者之争愈演愈烈,京都处于战火一触即发的危急状态。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十八日,畠山政长与义就之间的合战引燃了战火。自此应仁之乱迅速扩大到各地,全国分为了以细川方为首的东军和以山名方为首的西军的对垒大战。

 

近江一地的京极家参加了东军,而六角家则加入了西军。六角家当时的家督龟寿丸还年幼,便由辅佐的山内政纲与伊庭贞隆领军出战。山内政纲和伊庭贞隆分别在京都和近江两地的合战中失利。应仁二年(1468年)十一月,京极氏与六角政尧的联军攻破了六角氏的本城观音寺城。在东军拥立的将军足利义政的支持下,龟寿丸被解除了近江守护一职,政尧再度成为近江守护。

 

应仁时期的京极氏

 

次年即文明元年(1469年),京极持清代替六角政尧出任近江守护。庶子家的京极氏任近江守护是自佐佐木导誉补任以来的外例,深受冲击的龟寿丸和山内政纲以后为了夺回领国而在近江起兵死斗。

 

六角龟寿丸对近江的攻略围绕着观音寺城展开。在京极持清的强力守护代多贺高忠的压制下,六角军屡屡战败。然而仿佛是命运是嘲弄,名将京极持清于次年急病遽逝。应仁二年(1468年),持清之子胜秀在家督继承的争夺中失势,京极家一分为二。结果是造就了六角家,六角氏完成了近江的重占,势力又发展起来。

 

文明三年(1471年)东军扶持的幕府再度任命六角政尧为近江守护,指令其攻入近江。此时已经元服的龟寿丸更名行高,率领六角氏一族进行了有力的抗击。一个月后,政尧战败自杀。政尧的战死令幕府极端的愤恨,遂于文明四年(1472年)再度发动了由京极政高家臣多贺高忠指挥的近江攻略。高忠从近江北部攻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却在南下时受到隶属西军的美浓齐藤妙椿的阻击而败走。就这样,东军幕府对近江的侵入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六角氏对领国的支配欲望是强烈的。幕府与六角氏的和平交涉是艰难的。随着交涉的再次决裂,幕府决定再度发动对近江的攻略。近江守护的职务在政尧死后由六角虎夜叉继承,同时命令京极政高讨伐六角行高。文明七年(1475年),政高自领国出云远征,集结延历寺徒众发动了对近江的攻略,与六角氏的决战拉开了序幕。战斗在观音寺城下展开,六角行高身先士卒率军奋战。初战以六角氏“俘虏数百人,斩获百余级”的败北而告终,观音寺立刻陷入了笼城而战的境地。正当行高自觉命数已绝之时,过去数度助他的命运之神又再度眷顾。

 

次月西军的援军在土岐成赖和斯波义廉的率领下抵达了。西军乘机发动反击,东军全线崩溃,幕府军被逐出了近江。此后六角行高在近江的支配权确立。

 

文明九年(1477年),应仁之乱终结了。乘战乱之机确立了近江霸权的六角行高于文明十年(1478年)受幕府任命为近江守护。行高自应仁二年(1468年)以来第三度出任守护之职,凭借自己的实力从京极氏和幕府那里夺回了近江守护的职位。相对的却是京极氏,自那以后内乱频扰,失去了与六角氏对抗的力量。

 

 

六角征伐 ~对幕府的顽强抗争~

 

自应仁之乱结束后六角高赖(行高)在十一年的时间内在近江建立了牢固的统治。高赖对幕府表示顺从,幕府也再度将高赖任命为近江守护,双方的关系逐渐缓和下来。虽然理念不同,必要的关系还是建立了起来。

 

补任守护后京都的幕府下达的指令,高赖却并没有完全执行。如幕府最重视的要求归还寺社领地的命令高赖就没有理睬。考虑到与被官的关系,高赖有条件的返还了被官们被没收的土地以求得他们的支持。

 

随着六角氏势力的扩张,不仅是寺社的领地被没收,连将军直属的奉公众们的领地也被波及了。近江多数奉公众的领地都被收编,甚至还出现了奉公众因为失去领地而被饿死的情况。将军的直臣奉公众们都被迫害到了这个地步,迫使幕府下定了决心,将军足利义尚遂决定亲征近江。

 

长享元年1487年)九月二十日,足利义尚指挥的六角讨伐军向近江进发。将军全装惯带出征的样子让从没见识过的京都人围观,其势之大甚至添满了大路。而实际上随从出征的仅是近卫的数千名奉公众,各地有力的大名们参战是在数日后了。二十日,在坂本布阵的义尚军势开始移动。六角高赖则为避免与幕府军直接对决而移兵甲贺郡。探知消息的义尚则从坂本移兵至栗太郡安养寺布阵,并袭入甲贺郡各地纵火。当地的六角势被迫逃离。定要讨伐高赖的义尚在真宝馆布阵,并建造御所准备长期作战。在对六角氏的征伐毫无成果的度过了一年半后,并不适应军旅生活的义尚心忧成疾。延德元年(1489年)三月,虚岁二十五岁的义尚病逝。将军死后幕府军不战自溃,无奈的幕府不得不赦免了高赖。

 

    承允归还寺社领地的高赖与幕府达成了和平的意愿。但义尚的后继者将军足利义材以高赖违抗幕府的命令为由,任命细川政元为近江守护,于延德三年(1491年)八月发动了第二次六角征讨战。事前得到情报的六角军与前次一样引敌回避致甲贺郡,避免与幕府军的正面对决。制压了近江一国后义材将其作为御料领地,委任亲信支配近江。六角军在与幕府军的长期争战中日益疲敝,重臣山内政纲被谋杀。明应元年(1492年)在爱知川筑濑河原六角军大败,战况急转直下。

 

足利义材成功的制压了近江,幕府奉公众侵夺了寺社的本领,留任六角虎千代为近江守护后幕府军凯旋了。义材回复了一度失去的将军权力,感到十分得意。而对于六角高赖的存在和六角征伐是否完全达成没有更多的思虑就班师了。

 

明应二年(1493年),意气满满的义材出阵河内讨伐畠山氏。不希望看到将军权力扩大的管领细川政元留守京都,并阴谋策划拥立足利义澄为将军,远离京都的义材被追放。命运再一次亲睐了高赖一方。蓄势已久的高赖重又占据了近江部分地区,并攻取了金刚寺城。

 

细川政元以山内就纲接替了六角虎千代的近江守护之职,负责近江制压。明应三年(1494年)十月,山内就纲在延历寺的支持下侵入近江,击破了高赖防御的金刚寺城。次月,高赖在美浓守护齐藤利国(持是院妙纯)的支援下开始了反攻,将就纲和延历寺的势力驱除了出去。高赖完全占领了原来的领地,幕府的六角征伐彻底的失败了。明应四年(1495年),高赖再度就任近江守护,自他少时以来近三十年与幕府的争战终告结束。此后高赖的地位逐渐稳固。

 

 

战国时代 ~战国大名之路~

 

    有力抗击了两次六角征伐的六角高赖踏上了对领国强力支配的战国大名之路。然而有一个巨大的威胁仍未消除,有力家臣伊庭贞隆威胁着六角氏的统治。自应仁之乱以来,以六角高赖为家督的六角氏内部勉强维持着山内与伊庭两大家臣团的均力局面,但自第二次六角征伐时山内政纲阵亡后,权力就集中到了伊庭氏的手上。伊庭贞隆成为了匹敌高赖势力的危险之所在。

 

文龟二年(1502年)十月,第一次伊庭之乱发生了。在伊庭氏的内通势力协助下高赖成功的排除了贞隆的势力。战败后贞隆自琵琶湖西方向逃出,得到幕府管领细川政元的强力支援后伊庭贞隆发动反击,形式一度逆转。青地城、马渊城和永原城相继陷落,高赖舍弃观音寺城,逃往蒲生贞秀所领的音羽城暂守。

 

文龟三年(1503年),经细川政元的被官赤沢朝赖斡旋,陷入不利境地的高赖被迫与政元讲和。战争终于结束了。高赖深深感受到不早除去贞隆而引发的战争之害。

 

足利将军家

 

不久后中央政局大乱。永正四年(1507年),管领细川政元被暗杀。永正五年(1508年),正当政元的后继者忙着闹内杠的时候,以前被政元追放的前将军足利义材在大内氏的支持上上洛,并夺回了将军之职。失去庇护的足利义澄逃到近江后受到了伊庭贞隆的保护。

 

远离战乱的近江发生了政变,高赖与贞隆的对立再次激化。在这次争斗中高赖隶属义材派。永正八年(1511年),义澄死于冈山城。翌月,贞隆的家臣冈山城主九里备前守为高赖所杀。永正十一年(1514年)二月,第二次伊庭之乱开始。

 

伊庭贞隆、贞说父子出奔琵琶湖北,得到了当时京极氏内强力的势力浅井氏的支持。这次战乱长达六年。自贞隆第一次为细川氏所援护开始直到永正十七年(1520年)八月,冈山城陷落为止,内战才告终结。

 

在六角氏战国大名化的障碍最终被除去的两个月后,六角高赖亡故。嫡子氏纲于永正十五年(1518)先逝,遂以次子定赖继承家督之位。六角氏迎来了新的时代。

 

佐佐木六角氏的历史

 

 

 

佐佐木六角氏的历史...

宇多源氏  ~佐佐木氏的起源~.

保元平治之乱 ~佐佐木源三郎秀义~.

源平争乱 ~佐佐木兄弟的活跃~.

承久之乱 ~一族对决的悲剧~.

一族分立 ~庶家六角氏~.

南北朝的内乱 ~六角氏的苦恼~.

室町幕府 ~被幕府拨弄的家督们~.

应仁之乱 ~混乱的继续~.

六角征伐 ~对幕府的顽强抗争~.

战国时代 ~战国大名之路~.

 

 

 

宇多源氏  ~佐佐木氏的起源~

 

近江佐佐木氏源自宇多天皇之子敦实亲王谱系“宇多源氏”的“近江源氏”一流。承平六年(公元936年)敦实亲王之子雅信降为臣籍,赐姓源氏。嫡子扶义任近江守,在近江国颇具威信。扶义之子成赖仰其父威名建居于近江佐佐木庄。后成赖之孙经方于小肋(今八日市市小肋町)构建居城并改了颇为武士化的姓氏“佐佐木”。

 

而在佐佐木庄一带本有孝元天皇之皇子大彦命的后裔佐佐贵山氏的势力,在近江佐佐木氏发展时就他们就以佐佐贵神社为据点,打着“本佐佐木”的名号与近江佐佐木氏对抗。最终当地有力的豪强的抵抗被新兴的佐佐木氏镇压了下来,并逐渐确立了他们在近江的势力。

现在流传的佐佐木系图一般是包含了宇多源氏系佐佐木氏和佐佐贵山氏系的佐佐木氏的。在宇多源氏流的佐佐木氏在与佐佐贵山氏系的佐佐木氏联姻后,其在近江的势力迅速扩大。

 

初期佐佐木氏系图

 

 

保元平治之乱 ~佐佐木源三郎秀义~

 

佐佐木经方之孙秀义在佐佐木庄与本佐佐木氏的争斗时期与清和源氏的家主源为义结下了密切的联系,并做了为义嫡男源义朝的臣属。为了对抗佐佐木氏,本佐佐木氏便以送人质的方式臣从于源为义,这样就形成了暂时均势的安定局面。

 

保元元年(1156年),鸟羽上皇及其次男后白河天皇一派和崇德上皇(鸟羽天皇嫡男)的对立,这与关白藤原忠通与其弟左大臣藤原赖长的对立相互纠缠在一起,以鸟羽上皇之死为契机,崇德上皇和藤原赖长一派用源为义、源为朝父子及平忠正等人的兵力袭击了关白和天皇。天皇方则动员了源义朝(源为义之子)和平清盛(平忠正之甥 1118-1181年)的兵力。战斗仅仅经过一天,天皇方赢得了胜利。崇德上皇流放讃岐,藤原赖长战死,源为义和平忠正则为其子甥所杀。此即世称的保元之乱。与此同时,佐佐木秀义与本佐佐木氏也再度开始了佐佐木庄的争夺战事。

保元之乱相关图

 

 

 

 

 

后,平清盛受后白河院重用,势力急剧扩大。源义朝对此深感不满,遂于平治元年(1159年),乘平清盛朝拜熊野神宫之际举兵,囚禁了二条天皇和后白河院。政变眼看就要成功时,平清盛问讯回京,立即扭转了形势,源义朝方面彻底崩溃(平治之乱)。义朝本人逃亡东国,中途在尾张遇害。其子源赖朝(十三岁)因平清盛继母的说情得饶一命,流放伊豆。赖朝的异母弟牛若丸因未满周岁被安置在鞍马寺(即后来的源义经)。

                                                   平治之乱相关图

 

在源氏与平氏的争战中,佐佐木源三郎秀义以义朝嫡男恶源太郎义平臣属的身份奋战着。由于叛徒的出卖,源氏军队全线崩溃,多数逃往东国。平治之乱以平氏的胜利而告终。

 

佐佐木秀义在佐佐木庄的统治三年便结束了。为了躲避追讨举家逃亡东国。自此本佐佐木氏便在平氏的庇护下成为了佐佐木庄的领主。

 

 

 

 

源平争乱 ~佐佐木兄弟的活跃~

 

逃离了近江的佐佐木秀义父子先是寄身于奥州的藤原秀衡之处(秀衡之妻是秀义的伯母)。

佐佐木秀义子系表

 

后来,秀义的武勇为涉谷庄(今神奈川县高座郡绫濑町)领主涉谷重国赏识,并把女儿许配给秀义。此后秀义便在涉谷度过了二十年不为人知的日子。但在向相模迁移的过程中他曾更名为佐佐木隆盛。

 

当时源义朝之子赖朝被平家流放到了伊豆岛。而佐佐木氏对源氏忠诚一如既往,二十年来秀义的儿子们与赖朝的联系不断,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治承四年八月(1180年),源赖朝在伊豆举兵,源平合战开始。佐佐木四兄弟追随赖朝作战,表现十分活跃。在源赖朝领导的初次战斗中,佐佐木三郎盛纲讨取了伊豆守护山木兼隆;而在寿永三年(1184年)的宇治川合战中,四郎高纲受赖朝赐生食马与梶原景季争出先阵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在征战中,佐佐木氏因功受封还近江旧领。以秀义为首的佐佐木一族在内战时期乘乱积极扩张领地,袭取近邻庄园,巩固了自己的地盘。

 

一之谷合战后的元历七月,伊贺的平田家继、伊势的平信兼联合举兵进犯近江。当地的平氏残党也进攻秀义。当时佐佐木四兄弟仍在西国追讨平氏的部队中,由秀义子五郎义清率领部队出战。而秀义以老迈之身亲自出阵并成功的镇压了平氏势力。在激战中,秀义身中流矢,在回去不久后就死去了。

 

源平合战以源氏的胜利而告终。在保元平治之乱时期对源氏一直尽忠的佐佐木家大受封赏。长男定纲领有本家的佐佐木庄,任近江、长门、石见和隐岐守护之职。同家弟兄亦拜领数国的守护职务。其繁盛之态可参见《吾妻镜》中“兄弟五人の間、十七箇国守護職を補せしむ”。

 

另一方面,在源为义没落后转仕平氏的本佐佐木氏,在平氏破落后又转仕赖朝。内乱结束后,本佐佐木成纲在定纲的引领下臣服于赖朝。此后本佐佐木氏担任沙沙贵神社的神官臣从于佐佐木六角氏。

 

 

承久之乱 ~一族对决的悲剧~

 

 

佐佐木秀义死亡后由嫡男定纲继承了主支家脉。定纲在近江勘定土地时得罪了比叡山延历寺而遭流放,后来受赦免并作为幕府重臣表现活跃。

 

元久二年(1205年)定纲病逝,由嫡男广纲继承主支和近江守护之职。与父亲一样,广纲也任在京御家人,后任检非违使、山城守,与朝廷的关系十分密切。

 

承久三年(1221年)五月,后鸟羽上皇乘源实朝死后幕府统治动摇不定之际举兵。执政北条义时向全国发布讨伐令,佐佐木家以广纲父子为首的一族大伴加入了上皇方。

 

东国的武士集团响应幕府的号召,组织了强大的军队上洛。广纲之弟四郎信纲是当时镰仓幕府执政北条义时之婿,因这关系加入了幕府方。而越后守护盛纲的嫡男信实任幕府军北陆道的总指挥,也加入了幕府方。

 

佐佐木一族自相残杀的悲凉一幕就此揭开了。

承久之乱的主要参战方(红色=宫方,蓝色=幕府方)

 

此次号称有“十九万骑”(《吾妻鉴》)参加的合战以幕府军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幕府把后鸟羽上皇流放到隐岐岛,对举兵态度消极的顺德和土御门两个上皇也分别被流放到佐渡和土佐(后为阿波)。年仅四岁(虚岁)的仲恭天皇也因是顺德上皇之子被废黜,在九条殿幽囚一生。参加上皇方的武士多数被处斩。佐佐木广纲父子也被同族的信纲亲自斩首。

 

信纲的嫡男重纲在宇治川先阵立功,以武勋代领广纲的近江守护、佐佐木庄地头之职,并加封了许多土地。自此以后佐佐木家的主支就转到了信纲系统。

 

 

 

一族分立 ~庶家六角氏~

 

承久之乱后,佐佐木家当家佐佐木信纲与朝廷交好,宽喜三年(1231年)以近江守护之职加领近江守,并于文历元年(1234年)选为幕府的评定众,御家人的地位有力的得到巩固。

近江国十二郡图        

 

信纲有四子。仁智三年(1242年)信纲死后四子将领地分割,新的家族就此衍生。

长男重纲为坂田郡大原庄(今山东町)地头,更姓大原氏;次男高信为高岛郡田中乡(今安昙町)朽木庄(今朽木村)地头,更姓高岛氏;三男泰纲继承宗家,领有近江南部六郡(神岐、蒲生、野洲、栗太、甲贺、滋贺),更姓六角氏;四男氏信领有近江北六郡(高岛、伊香、浅井、坂田、犬上、爱智),更姓京极氏。

 

六角与京极两姓是自泰纲和氏信之父信纲在京都的居所六角东洞院、高辻京极院之名而来的。

   

    长男重纲不为其父信纲信赖,不得传袭家业。近江守护与佐佐木家家督之为由三男泰纲继承,而领国则由泰纲和氏信各得其半。

 

在这背后的实际原因则是泰纲和氏信之母是执政北条泰时的妹妹,为了限制佐佐木氏势力在近江的扩张,幕府在背后促成了这样的分割。

佐佐木氏宗庶子系图      

 

        幕府同样也将新分出的三庶子家招仕入京。信纲的兄弟则发展为马渕、镜、佐保、伊佐、山中五个庶子家,担任宗家守护代或是被官,辅助宗家。而信纲的子嗣兴起易姓为大原、高岛和京极氏直接与幕府联系交结,这对六角氏对领国的支配是个很大的障碍。

   

    其中四男氏信为京极氏之始,在庶子家族中以在京御家人的地位与幕府交往甚深。文永二年(1265年)被任命为引付众,翌年(1266年)升进为评定众。

 

执政北条氏扶植京极氏抑制六角氏势力的扩大,使同族之间势力均衡,幕府的安排使得宗家在幕府内的地位被超越。

 

 

 

 

家纹

丸に十字

 

关于岛津氏的出处有惟宗姓·源姓·藤原姓的三种意见。至于岛津氏之祖是源赖朝的私生子的说法是在江户时代被伪造出来的,当时幕府要各家大名都交出证明自己谱系的家谱,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很多大名都请了一些所谓的专家来编撰自己的家谱,能和源氏拉上关系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所以在现在来说仅仅是传说罢了。现在唯一比较可信的便是岛津氏最早出自惟宗姓。而岛津氏的丸十字家纹也是后来使用的,最先用的是一个用一笔书写的“十”字(这个在野望系列里岛津家的家纹大家因该很熟悉了)。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岛津氏是惟宗基言的儿子惟宗广言之后。当时的播磨少掾辞掉了在近衛家的职位,来到近衛家领内島津庄定居,而广言的子忠久就是岛津氏的第一代。而播磨岛津氏一族到现在还存在着。

      早期岛津的一笔“十字纹”

 

但是能确认忠久就是广言之子的材料似乎不是太多。我查找了一些资料表明,其实忠久是惟宗忠康的儿子,广言则是他的养父。这里大体说一下“源赖朝私生子”一说,毕竟野史还是很吸引人的嘛。当时西日本各地的庄园的地头一般都是任命那些东国出生的御家人来担任的。而惟宗姓只不过是藤原摂関家的笔头近卫家的下級家司出身。让其他御家人感到奇怪的是,忠久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家伙居然会当上岛津庄的半地头,并且还得到了他父亲原来的主家近卫家的支持。另外由于岛津庄是当时日本西部最大的庄园,又忽然让这个被破格提拔的人当地头,一个下级家司的籍贯能得到如此的提拔重用,着实让人费解。另外,在一些记录岛津正史的资料里,比如《岛津氏正统家谱》和《岛津国史》里都记载了忠久的父亲是源赖朝,母亲是母亲武藏国比企郡领主比企掃部允的儿子比企能员的妹妹丹后局。当时丹后局被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追放去了关西。在她走到摄津国住吉的时候,在一个雨夜中于住吉神社昏暗的灯光下平安的生下了忠久,取幼名为“三郎”。丹后局随后改嫁了惟宗广言,而三郎当时也被广言接纳并养育了他。七岁的时候三郎去镰仓和亲生父亲赖潮会面。元服时从畠山重忠那里拜领一字名“忠久”。而且忠久是从赖朝那儿得到萨摩和大隅的守护职候补的,以后又得到了日向守护的职位,并最终确立了岛津氏作为南九州历史上大族之一。这些恐怕都是怀疑忠久是源赖朝私生子的原因吧。

 

 

                    ●“私生子”推论的谱系图

 

 

 

 

 

 到了三代久经,第四代忠宗的时候繁盛地家族庶子们开始分立门户了(其实二代忠时就已经有八个儿子了,而到久经时又有了七个孙子,果然是枝繁叶茂啊)。到了室町时代,这些独立出来的庶子家族的地位,渐渐地开始向大名转变了。时常发生对宗家岛津氏发出的命令置之不理的事情。后来,在胜久统治的时代将忠良迎接到国内并将国事委托于他。因为忠良的活跃,随后他的儿子贵久顺利的继承了家督的职位。贵久奠定了战国时代岛津家的基础。继承贵久的嫡男的义久与义弘·岁久·家久的三个有优秀才能的弟弟们共同努力,把岛津氏推上了为九州最大战国诸侯的位置。

 

島津下野守久経的旗指(资料复原)

在秀吉的岛津征伐战结束后,义久的萨摩、义弘的大隅、日向两国领地都得到的保全。关原会战岛津氏属于西军,战败后还是成功的保留了萨摩、大隅以及日向的一部分领地。并延续为近代大名。

PS:战国时期岛津氏的情况以及岛津家的四兄弟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联盟关于他们的资料相当详实了,我也不需要画蛇添足了吧。

■岛津氏嫡系谱系图

 

岛津一族简介

川上氏

由岛津貞久的儿子川上大夫判官官頼久开始。赖久于建武三年(1335)率领萨摩军攻打新田义贞所在的越前敦贺城,文和元年 (1352)被给予萨摩国加世田别府半分地头职。忠智的儿子忠坚担任了岛津义久的家老。天正十二年 (1586),在岛津氏和龙造寺氏的的冲田畷会战中,忠坚因为讨取了龙造寺隆信而留名于史。忠坚在天正十四年(1586)于鹰取进攻战中阵亡。

町田氏

岛津氏第二代忠时有八个儿子。其中忠经的三子忠光是町田氏之祖。后来又出现了庶族阿多氏。而忠光弟弟俊忠的儿子久兼又创立了伊集院氏。町田氏和桦山家·新纳家一起被称为岛津家的三大权門。作为岛津家的一族在岛津的各个时代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江户时代初期,町田久幸作为島津家久的家老,光久的时代町田久则又出任家老。

 

伊集院氏

从萨摩国日置郡伊集院村出来的岛津氏一族。岛津忠时的孩子忠经以及忠经儿子俊忠得到依集院地头职业之后,便自称为伊集院氏。

战国时期,意集院忠朗的孙忠栋(幸侃)成为岛津义久的老臣,天正三年 (1575),忠栋救援了肝付兼道的日向福岛、志布志两城。天正十一年,义久把忠栋派遣到肥后,负责对八代城的守将有马氏的救援计划。对还有对肥后花山修筑砦,天正十三年的肥后攻略等等也取得了成功。

 

新纳氏

岛津四代忠宗的儿子子时久在日向国儿汤郡新纳院任地头候补,因此称新纳氏。后来著名的忠元是新纳家的庶子系的是久一族出来的。新纳本家从时久的儿子实久以来听说一直以志布志城为据点。到忠胜的时代新纳家势力增强了,并亨禄年间对北乡忠相发动进攻但被击退了。

天正十四年,岛津氏开始进攻丰后大友氏,忠元跟着义弘进入丰后。随着丰臣秀吉的九州远征军到达,忠元离开义弘驻守肥后八代城,后来又退入人吉城。一直主张战斗的忠元在义久的教导下最后还是谒见了秀吉。

 

北乡氏

岛津氏第四代忠宗有七个儿子。家督由长子贞久袭继承,六子尾张守资忠成为北乡氏之祖。

天正十五年四月,丰臣秀吉开始九州征伐。羽柴秀长的大军到达日向。这次会战,北乡时久、忠虎父子作为岛津一方的武将也参加了。根白坂会战的失利让义久痛感上方军的难对付。最后在木食上人、安国寺等人的建议下。以伊集院忠栋为人质和秀长讲和了。

 

     以上岛津氏诸分家将有专门的介绍。

 

●岛津氏分家谱系图

    1600年以后的岛津家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的时候,岛津义弘参加了西军。作为当时三成背后最坚定的一支力量,尽管三成一再的催促,岛津军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撤离战场。随着西军的相继败退,背叛,最后西军关原主战场方面残留较完整的战力的就只有岛津军了。后来主动要求殿后的义弘终于等到了敌人德川家康的本阵从岛津军面前通过的机会,义弘毫不犹豫的率领全军全力突击家康的本阵,这种突击固然冒险,但是确实成功的拖住了东军追击的步伐,而义弘发现已经不可能接近家康以后还能迅速的脱离战斗,并且最后率军安然返回萨摩。这一仗让本来就勇名很高的他得到了世人更高的评价。

义弘像

义弘从关原返回以后,岛津家便开始了全面备战,以应付可能到来的家康讨伐军,但是岛津氏也没有消极的等待这场会战的到来,而是发动了一切的相关势力努力的活动,以影响家康的决策。在备战的同时向家康提出谈判,希望解释参加西军的理由,声称一直记得家康对岛津家的恩情,但是因为他们曾向秀赖递交过宣誓效忠的文书,而西军当时是打着秀赖的旗号要求岛津出兵的岛津氏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誓言呢?岛津家是决不能做没有信义的事情。如果家康不接受这个解释,那么岛津方就只好继续自己目前的强硬立场,和家康决死一战了。(其实这时的岛津家是最让我佩服的,军事上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气势,外交上又手段灵活,连井伊都在家康面前拼命为他们说好话。最后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大部分领地,而且岛津氏的实力也没有受到实质上的损失。相反,同为西军方大藩的北陆的上杉景胜就没这么大魄力了,乖乖的被转封去了米泽,实在愧为“军神”之后啊。题外话,呵呵。)

岛津方面强硬的军事外交手段最终让家康妥协了,庆长七年四月,家康表示不在追究岛津家。随后家康确认萨摩、大隅、日向等岛津旧领依然是岛津(萨摩)藩的领地。条件是要家久(不是义弘的兄弟,是义弘的儿子“忠恒”。这个“家久”要叫那个“家久”叔叔。。汗。。)出任岛津的家督。同时也认可了义弘提交的誓书。同年十二月,德川家康在伏见城接见了家久,并谈论了一些关原会战的往事。次年也就是庆长八年二月,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开幕,建立了德川(江户)幕府。

在当时原来西军诸将被转封、减封甚至没收领地的情况下,岛津氏通过连串的交涉成功的保住自己旧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岛津氏一个重大的胜利吧。岛津藩被家康认可为近世大名,而家久也走作为近世萨摩(岛津)藩的第一代藩主走上历史了舞台。

江户时代的岛津氏家系

 

 

家纹

三引両/軍配団扇

(大蔵氏嫡流)

原田氏是九州的大族大藏氏的嫡流。

大藏氏在接受大和朝廷的官物之前,一直是出仕于汉氏及其子孙的。大藏氏能够在九州建立自己的势力是因为在天庆四年 (941),伊予的藤原纯友发动叛乱,引发了天庆之乱。大藏春实因为跟随源経基、小野好古平叛有功,所以也跟着他们一起来到了九州。

春实根据战功被任命为征西将军。成为筑前·丰前·肥前·壹岐·对马三前二岛的管领,于太宰府近的的筑前御笠郡筑基山城。作为太宰府的武官负责九州北部的守备任务。因为是在面对山麓的原田筑城,所以后来便开始称原田氏了。

大藏春实进入九州后,原田氏嫡流又相继衍生了秋月·江上·田尻·三原·高桥等等的诸家。其中原田·秋月·高桥又被称为大藏三大豪族。

源氏和平氏的时候,原田种直官拜大宰少弐,作为平重盛的女婿为原田家着实扬眉吐气了一番,但是,随着平氏的没落也很快的没落下去了。

到了战国时代,永正五年(1508),从属于中国大内家的高祖城主原田兴种,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弘种,在高祖山麓修建了太祖山金龍寺。兴种的“兴”是得自大内义兴的偏谥名。他在大内义兴奉将军义稙进京的时候立下使足利义澄败走近江的功勋。

兴种的子隆种,作为大藏一门的惣领以高祖城为据点,在筑前西部发展势力。与大内氏联合和大友氏频频作战,并将大友军击溃。如果说把春实在位的时候作为大藏氏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话,那么第两个是原田种直时代,第三个是隆种的时代。

不过大内氏因为陶氏的叛变而灭亡,同宗秋月氏由于大友氏的攻击也开始渐渐没落了。面对大友军的进攻原田氏的原田越前守不得已投降了,长子种门,三子繁种两兄弟反对父亲的做法,决定和大友军彻底决战,但是寡不敌众,败北逃往中国地区。最后在志摩郡岐志浦被大友军讨取。

    四子亲种继承隆种领导惣领后,又把大友氏看作自己的仇敌而彻底开战。但是在天正二年,被大友宗麟的部将立花道雪逼迫切腹自杀。从此原田氏的嫡流灭亡了。

   
■略系図

 

 

家纹

二引两 / 八曜

(清和源氏新田氏流)

贯氏之祖为新田氏后裔。即南北朝时候同足利尊氏作战战死的新田义贞的叔父上野介义基。应永年间(1370年间),南朝方的门司亲頼,丰前宇都宫氏等北九州的南朝势力在在京都郡马岳城集结准备抵抗足利氏的进攻。义基也参与了,并战死。

家督继承人的义氏,和弟弟义有·义纪一同和大内氏作战,失败后跟随了大内氏。三代义高跟随大内氏参加了大内讨伐战(不明白是讨伐哪个大内。。汗。。)。在宇佐同菊池势作战战死了(估计碰到了菊池家当时的“不败战神”了)。于是镇西新田氏灭亡了。

据说义基的妹妹九重姬,受到西制将军宫怀良亲王的宠爱生了个男孩子。这孩子后来继承了新田氏并自己取名字为宗景。宗景修筑了贯庄城作为他代代居住的居城,并改姓为贯氏。因此,宗景因该是贯氏的第一代。

战国时代,天正、元龟年间,当时的贯庄城主的亲清领有俸禄一万七千貫,从属于丰前宇都宫氏。处于战国乱世的贯氏一面和丰前国人领主长野氏加强联系,一面又和门司氏联姻发展关系,寻求支持。这些举动都是战国时代的小大名们不得不考虑面对的政治举措。

古文献记载,贯助次郎左卫门尉,曾任左马允官职。另外还有一些贯氏受大内义兴·义隆父子委托办事的往来信件被保存了下来。战国末期贯氏的详细的活动不详,据说亲清的儿子弘信当过小仓藩的箭术师范,但这个似乎还没经过确认。

■参考略系图

 

 

家纹

 

抱柊

(大蔵氏流)

大藏姓春实的子孙,在筑后御原郡高桥居住。便称做高桥氏。高桥光种从曾足利尊氏那儿得到“検断職”。

高桥氏在大友氏第十代当主亲世的时候成为大友的属下。光种的七代的子孙长种无子,永禄二年 (1559) 大友义镇让同是高桥一族的一万田亲敦继承高桥氏,称为三河守鉴种(就是高桥鉴种,一万田亲实是他的哥哥,这也是他为什么鉴种会和秋月氏一起反大友的一个原因之一)。

鉴种除了被授予高桥氏历代的居城筑前御笠郡宝满城外,还兼任新构筑的岩屋城城主职。支配北九州的三笠郡早良郡嘉摩郡。以后,以御笠郡为中心,在筑前作为大友氏的军事·行政方面的代表存在。

高桥鉴种的叛变和秋月系的高桥氏

鉴种作为大友氏一族、宗隣的部将立下了许多的战功,也因为这些战功得到了筑前三笠郡一带,包括太宰府的寺院在内的軍·民两政的管辖权。还出任了宝满城城主。可是宗隣夺取亲实的妻子,而亲实又一死相抗,自此,鉴种对宗隣便带着恨意起了反叛之心。

                     ●秋月系高橋氏的「輪違いに唐花」。

 

随后鉴种和毛利氏缔结援助秋月的协议,同时和紫惟门等人也开始秘密联络。从而成为反大友派的主要首领。可以说鉴种所做的事情也是秋月氏再兴的起因之一。永禄十年(1567)种实和鉴种共同努力,在得到毛利军事支持的情况下竖起了反抗大友氏的军旗。他们的决起让北九州反感大友的国人纷纷奋起反抗大友的统治,诱发了接连不断地内乱。不久,立花城的立花鉴载也加入到反抗的阵营里,终于演变成整个筑前反对大友的大内乱了。

永禄十二年(1569)立花鉴载战败身死,立花城被大友军占领。随后,毛利的丰前侵入军又攻占了立花城。

就在形势对大友不利的时候,一直蛰伏于毛利边境的大内辉弘忽然出兵奇袭周防山口,迫使毛利军撤退。原龟元年 (1570) 大友和毛利讲和。鉴种被从筑前追放,后来从毛利军手中得到了丰前小仓城。在小仓城把盟友秋月种实的儿子原种认为养子。天正六年(1578)大友宗麟在日向高城被岛津军大败,翌年,鉴种、种实等再度向大友发起挑战,把丰前田川郡的要冲香春岳攻陷了。而鉴种也在这一年(1579年)病死了。

鉴种死后,养子原种继承家业。随后在天正七年响应岛津义久,背叛了大友义統,而到了天正十五年又跟随了丰臣秀吉的岛津远征军,战后被封给了日向·高鍋为领地。出兵朝鲜时跟随兄长种长一起渡海出战。关原会战时一度属于西军,但后来和哥哥一起投向东军,因而领地得以保全。但是后来因为受到富田信濃守的牵连,领地被没收。

大友系高桥氏-镇种 (绍运)

另一方面在永禄十二年,义镇(就是大友宗隣)驱逐了鉴种以后,把弘吉鉴理次子镇种安置在岩屋城·宝満城继承高桥氏。并且以御笠郡为中心掌管筑前南部的军事以及行政。而主膳入道紹運是才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

 

                         大友系高桥氏的' 抱着的杏叶'

 

天正六年(1578),大友氏在日向高城被岛津军大败,随后在天正七年(1579)秋月種實、原田信種、宗像氏貞等联手再次发动了对大友氏的叛乱。绍运和盟友立花城城主户次鉴联 (道雪)一起出兵镇压了他们。

天正十二年(1584),绍运和道雪一起组织了进攻龙造寺隆信的筑后远征军,配合丰后本国的大友军共同行动。到了第二年九月,随着道雪的病逝,大友军夺回筑后的作战受挫,绍运也只好撤退到筑前。

绍运筑后出兵期间,筑紫广门忽然向由绍运的次子统增镇守的宝满城发动奇袭并成功夺城。因为广门归参大友氏的时候提出让自己的女儿和统增联姻,而宝满城作为男方的聘礼由统增夫妇共同守卫宝满城。所以绍运便迁往岩屋城了。顺便说一下,绍运的长子统虎是户次道雪的过继儿子。

天正十四年(1586)、岛津军完成筑后制压后,逐步逼近筑前。岛津氏敬重绍运的武名希望绍运能够投降,但是被绍运拒绝,同时绍运决定在岩屋城笼城。儿子宗茂曾经建议放弃地理位置险恶的岩屋城但是绍运也没有接受,当时他已经有了宁为玉碎也要争取时间的觉悟了。

                           岩屋城祉的碑

绍运保持了对主家大友氏的忠节,努力作战。在岛津军的包围下坚持了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七月二十七号上午,岛津军将直属军全部安排在城下,同时展开攻击。黄昏时分岩屋城落城,绍运自杀,城兵们也大都壮烈的战死了。尽管如此,岛津军在秀吉军到达九州前平定全九州的战略还是被绍运的顽强抵抗打乱了。绍运用自己的死使主家大友氏避免了灭亡的结局。

天正十五年,丰臣秀吉给予绍运之子高桥统增三池郡的领地。但在关原会战后又失去了。另外,统增改名为立花,从此高桥这个姓氏便不存在了。

参考略系図

大藏氏流派高桥氏的详细家系不祥。镇种之子统增继承的高桥氏后改为立花氏,也有德川氏的旗本的家人。